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57例采取植骨融合附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29例采用后外侧融合,其余采用椎间融合,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82%、86.3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融合率分别为75.76%、90.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相似,后外侧更容易出现断钉的现象,椎间植骨融合优于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57例采取植骨融合附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29例采用后外侧融合,其余采用椎间融合,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82%、86.3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融合率分别为75.76%、90.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疗效相似,后外侧更容易出现断钉的现象,椎间植骨融合优于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病58例临床资料,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58例患者全部摄了腰椎正侧、双斜位片,全部作了腰椎CT或MRI检查,用冯氏手法治疗了58例患者.结果本组58例均有棘突偏歪,以L5为最多(33个,55.9%);且棘突偏歪多发生在有峡部裂的椎骨棘突上(46例,79.3%);有间盘突出椎间隙的上位椎骨棘突上(41例,70.7%).CT或MRI共检查了198个椎间隙,在其中62个变窄的椎间隙中发现46个(74.2%)椎间盘突出;在其中136个正常的椎间隙中发现42个(30.9%)椎间盘突出.单与多椎间隙椎间盘突出治愈例数比较P<0.05;腰椎滑程度(Ⅰ°与Ⅱ°)治愈数比较P>0.05.结论本病确诊靠MRI与CT检查,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36例腰椎峡部裂合并滑脱症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认为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腰椎X线检查。腰椎应力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均有助于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腰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复位、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内固定采用病椎峡部张力带固定和棘突间内固定。与其它内固定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和稳固等优点。术后对32例病人进行了0.5~5.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优24例,良5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达90.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