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7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16篇
  4篇
中国医学   72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admium is a toxic metal that can damage the brain and other organ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otentilla anserine L. polysaccharide (PAP) against CdCl2-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N2a and SH-SY5Y cells and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BALB/c mice. In addition, we aim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protective effects. Relative to CdCl2 treatment alone, pretreatment with PAP prevented the reduction in cell viability evoked by CdCl2, decreased rates of apoptosis, promoted calcium homeostasis, decreased ROS accumulation,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hibited cytochrome C and AIF release, and prevented the cleavage of caspase-3 and PARP. In addition, PA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dCl2-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CaMKII, Akt, and mTOR. In conclusion, PAP represent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d-induced neurotoxicity, functioning in part via attenuating the activ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pathway and the Ca2+-CaMKII-dependent Akt/mTOR pathway.  相似文献   
2.
丹参对持续癫痫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马华 《武警医学》2006,17(3):182-185,F000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持续癫痫发作诱发幼鼠脑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皮下及腹腔注射贝美格针诱发健康幼龄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光镜下观察神经元病变情况;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持续癫痴组幼鼠脑组织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病变。电镜下可见海马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病变。丹参治疗组神经元病变均轻于持续癫痴组;而正常对照组未见类似病变。结论 丹参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持续癫病幼鼠脑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有效防治小儿惊厥性脑损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骨内高压丹参治疗后骨髓微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中药对 Legg-Perthes 病及各种骨性关节炎等伴有骨内高压症的治疗方法并研究其治疗机理。方法:将18只骨内高压模型家兔随机分为相等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肌肉注射等量的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3周,然后分不同时期取材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早期骨髓微循环及造血组织病理状态即有显著恢复,晚期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骨髓微循环及造血组织各期均呈现明显病理状态。结论:丹参能显著改善骨内高压下的骨髓微循环病理状态,从而降低骨内高压,为临床用中药治疗骨内高压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11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成①对照组30例,应用普通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②丹参组3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ml含丹参、降香各1g)3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0ml中静脉注射1个月;③IFN组30例,应用IFN—α 3M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3个月;④联合组2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10%葡萄糖溶液300ml静脉注射1个月,IFN-α 3M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3个月。丹参组,IFN组和联合组保肝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四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肝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检测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血清HA、IV—C、PCI—Ⅱ,部分病例进行肝穿病理检查。治疗开始后每月检测肝功能,3个月(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时检测血清HA、IV—C、PCⅢ及乙肝病毒标志,治疗后1年行肝穿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清HA、PCⅢ、IV—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丹参组、IFN组、联合组血清HA、FCⅢ、IV—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IFN治疗可使血清HA、PCⅢ、IV—C有明显下降,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为目前有效的慢性乙肝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灵芝菌合剂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灵芝菌合剂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90nm。结果:此方法在0~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灵芝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9.09%。RSB为1.14%。结论: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6.
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3例,随机分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其中一组加用丹参注液治疗,一组做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经治疗组症状改善显著,并且改善症状所需时间也缩短,表明丹参注射液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硫酸多糖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硫酸多糖体外对多聚阳离子和氧自由基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肝素、硫酸软骨素A抗多聚阳离子损伤作用比同浓度低分子肝素和甘糖酯强。肝素、硫酸软骨素A、甘糖酯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优于同浓度低分子肝素。结果显示硫酸多糖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所带阴离子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PSS治疗2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进行了临床、实验室以及动物试验的观察.总有效率为92.27%;显效率65.24%,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实验室观察发现PSS有显著的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及血管扩张作用.动物实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12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组32例,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对照组.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26/32)、80.0%(24/30)、97.1%(34/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16/31),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HIE时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兔左后肢无主干及分支动脉供血的缺血模型 ,并观察丹参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对兔后肢缺血模型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在兔后肢大腿段建立一个无主干及分支动脉供血的严重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 5组 :未治疗组、丹参组、VEGF组、丹参加VEGF组及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在解剖及生理水平上观察各组动物缺血肢体缺血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术后第 1天未治疗组动物左 /右小腿血压比为 0 ;动脉造影显示左侧只有髂外动脉中段以上显影、以下主干及分支均未显影。对侧后肢主干及分支动脉显影良好 ,即左侧毛细血管密度( 4 9.8± 1 7.6)个 /mm2 ,右侧为 ( 385 .7± 36.7)个 /mm2 ,P<0 .0 0 1 ;毛细血管数 /肌束数比值 :左侧( 0 .2 1± 0 .0 7) ,右侧 ( 0 .98± 0 .0 5 ) ,P<0 .0 0 1。治疗结束时 ,丹参加 VEGF组动物小腿血压比最高( 0 .74± 0 .1 7) ,它显著高于对照组、丹参组和 VEGF组 ;毛细血管密度与毛细血管数 /肌束数比值亦以丹参加 VEGF组为最高 ;动脉造影显示 ,丹参加 VEGF组中缺血组织处具有治疗意义的粗大的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丹参与 VEGF联合应用具有强大的促进缺血模型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