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tleby, by Melville, a pale character who by his strange formula, unleashes passion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novel. From literature to psychoanalysis via philosophy and psychiatry, the author will go through the various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this enigmatic passion.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绕心理护理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运用哲学的原理探讨如何发展心理护理理论,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和素质水平,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换脸手术成功后,哲学、伦理和法学的争辩问题则变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换脸”手术成功后,所带来的哲学伦理之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法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人们的心理痛苦。佛教如同任何宗教一样都有帮助人们减轻精神痛苦的作用。心理治疗源自西方的相对科学的体系,其理念重在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或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佛教中的理念引导人们应对心理痛苦的方式是接受放下,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心理治疗中渗入这一理念,会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至少在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本文将以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案例为例具体阐述佛教思想对心理治疗观的影响,并与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的一些理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肇始于西方,考虑到心理弹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和文化具体性的构念,中国的心理弹性研究亟待本土化。身处严重压力/逆境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持健康及积极发展?古老的中国哲学透露出深厚的生存智慧。从儒、道、释出发,尝试梳理、廓清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本质,探明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及其由来。儒家强调自强进取,道家注重安时顺应,佛家主张超脱了悟。儒道释为中国人提供了逆境应对的进路指南,进取、顺应、超脱,是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的坚实内核,体现着中国人心理弹性的文化实质,是中国人面对压力/逆境时的应对能量基源。通览和梳理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挖掘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对于推进心理弹性研究本土化进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L'Encéphale》2021,47(6):605-612
Philosophy of Mind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fields of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has witnessed a progressive hybridization with cognitive science. It focuses on fundamental questions to neuroscience and psychiatry, such as the nature of mental state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tal states and the world. Anticip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 from neuroscience, it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ories in cognitive science. Philosophy of mind has thus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space within which cognitive sciences have spread: a large part of contemporary theories in cognitive science result from a hybridization of conceptions forged by philosophers of mind and data produced by neuroscientists. Yet contemporary psychiatry is still reluctant to feed o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other than through the fragments that emerge from neuroscienc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 and we detail its contributions around three central themes for psychiatry: naturalization of mind, mental causality, and subjectivity of mental states. We show how philosophy of mind provide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link different levels of explanation in psychiatry: from biological to functional, from neurophysiology to cognition, from matter to mind.  相似文献   
8.
叙事反思教学是研究生医学教育培训和临床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叙事反思的学习方法,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可以发展自我调节的学习技能,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改善人文精神和职业身份认知,其在全科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叙事反思方法与全科医学的哲学理念做一初步探讨,从理论上分析叙事反思方法可能对医学教育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艺术大学新生人性哲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对1019名艺术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性别、家庭状态下人性观存在差异:男生在利他主义正性、意志力与理性正性上得分明显低于女生(P0.05);单亲家庭的新生在值得信任正性上得分低于非单亲家庭(P=0.016)。个性、心理、生活事件各因素均与人性观存在一定相关性:16PF中12个因子与人性观中各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r=-0.204~0.290,P0.05);SCL-90各因素与值得信任负性、利他主义负性、意志力与理性负性、人性复杂性正性这4个因子无相关性,与剩余分量表大多存在显著相关(r=-0.315~0.062,P0.05);艺术新生除值得信任负性、利他主义负性、人性复杂性正性、愤世嫉俗外的其他因子均与生活事件的各方面存在显著相关(r=-0.068~-0.243,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乐群性对新生个性贡献最大(β=0.72),个性、生活事件对正负人性观的直接影响均显著(β1=0.14,0.12,β2=-0.21,-0.14),个性在生活事件及人性观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03)。结论大学新生处于人性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培养良好个性特征、关注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三方面入手,促进正性人性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胃癌痰证组学”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痰证组学是魏品康教授提出的将中医痰证理论与胃癌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的关系相结合的中医理论框架。文章从哲学思维线索、取类比象、多元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整体观等5个方面对其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