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娜  刘向前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895-1900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五加属植物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木脂素等,其中三萜包括羽扇豆烷(Lupane)型、3,4-seco-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Oleanane)型的3β-Hydroxy齐墩果烷型和3α-Hydroxy齐墩果烷型;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应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等,以期为今后对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宽叶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varlatifoliaMiq,VOL)油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方法:用24只健康雄性白兔(体重2.0-2.5kg)造成免疫损伤并以高胆固醇食料喂饲45d,复制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高脂对照组(A组),(2)小剂量VOL组(B组),(3)大剂量VOL组(C组),(4)Simvastatin组(D组)。于实验前、实验第45、75、105天分别测定TC、TC、LDL-C、HDL-C、MDA和SOD。结果:(1)VOL油能显著降低TC、TC、LDL-C,升高HDL-C、C组及D组与A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和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VOL油与Simvastatin均能降低MDA,升高SOD(与A组比较P<0.05)。#枪:实验提示,VOL油具有显著调节血脂作用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扬子毛茛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扬子毛茛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和色谱材料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用各种现代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扬子毛茛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到十三个化合物,其中五个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O-α-L-鼠李糖苷(2),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3),芹菜素-8-C-β-D-半乳糖苷(4),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5);其余八个分别为小麦黄素(6),木犀草素(7),东莨菪内酯(8),秦皮乙素(9),滨蒿内酯(10),阿魏酸(11),原儿茶酸(12)和小毛茛内酯(13).此外还对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和3首次报道了其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BEL-7407及A549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3及77μg·mL-1,化合物8和10对KB细胞的IC50分别为78和44μg·mL-1,对HL-60细胞的IC50均为85μg·mL-1.化合物7对所测试的四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对KB,BEL-7407,A549及HL-60细胞的IC50分别为51,55,44和10μg·mL-1.  相似文献   
4.
中国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宽叶缬草的镇静活性、抗抑郁活性、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胆囊结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等七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年来国内对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仇雪  王万方  王飞  姜先俊  魏国柱  李香梅 《中草药》2021,52(18):5483-5488
目的对苎叶蒟Piper boehmeriifolium的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RP-C_(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苎叶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methylenedioxybenzyl)-4-(3,4-dimethoxybenzyl)-1H-pyrrole-2,5-dione(1)、2E,4E-decadienoylpiperidide(2)、2E-decenoylpiperidide(3)、墙草碱(4)、piperchabamide B(5)、假蒟亭碱(6)、piperdardine(7)、胡椒新碱(8)、胡椒碱(9)、二氢荜茇明宁碱(10)、chingchengenamide A(11)、假荜茇酰胺B(12)、guineensine(13)、荜茇宁(14)和kusunokinin(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胡椒木脂酰亚胺,化合物2、3、7、8、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肖瑾  肖珊  罗姣  鲁曼霞  卢茂芳  刘向前 《中草药》2021,52(6):1834-1843
3,4-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五加属植物中含量较为丰富。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化学结构特征、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对天然来源的3,4-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及五加属植物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HPLC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以钩藤碱、异钩藤碱为对照品,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1%磷酸调pH=9)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进样量10µL。结果 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分离良好,线性、重复性以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钩藤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皮 > 茎 > 带钩茎枝 > 叶,而茎薄壁组织与木质部未检测到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结论 该含量测定结果为钩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沙参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可食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等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的活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以及市场产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北沙参的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以及中蒙医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益智Alpinia oxyphylla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智仁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E)-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4-en-3-one(2)、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3)、1β,4β,7β-trihydroxyeudesmane(4)、bullatantriol(5)、1,5-epoxy-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 heptanes(6)、1-tetratriacontanol(7)、dihydrogingerenone B(8)、杨芽黄素(9)、白杨素(10)、oxyphyllenone B(11)、(1R,4R,10R)-1β,4α-dihydroxy-11,12,13-trinor-5,6-eudesmen-7-one(12)、胡萝卜苷(1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14)、益智酮甲(15)、5-dehydroxy-hexahydro-demethoxycurcumin B(16)。结论其中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评价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方案,按照药物随机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浙贝颗粒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化疗前3d给予观察药物或安慰剂,1个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能够进入统计学处理的患者138例,其中淅贝颗粒组72例,安慰剂对照组66例。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浙贝颗粒组与对照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6.8%、25.8%,总有效率分别为77.8%、53.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贝颗粒辅助化疗能够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