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NTN/PGLA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标记,甲苯胺蓝染色对面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术后早期,NTN/PGLA的修复有效改善细胞形态,伤后5周存活神经元细记数明显比自体神经移植多(P〈0.05);伤后10、14周,NTN/PGLA的保护作用减弱,NTN/PGLA侧与自体神经移植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无显著性差异,HRP逆行追踪NTN/PGLA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出现神经元的分布异位,而NTN/PGLA侧仅1例出现。结论:成年动物(兔)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其形式以凋亡为主,兼有坏死;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早期对FMNs有明显保护作用,长期则可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当的效果;且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的单层编织型神经导管缺少细胞黏附及神经生长所需的支架结构,不利于神经向远断端生长。 目的:通过改进纺织技术,用聚乙丙交酯可降解生物医用纤维生产出3种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并从导管的力学性能、结构特点、孔隙率、体外降解性能方面与单层神经导管进行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9在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应用聚乙丙交酯纱线制备单层编织型神经导管;由聚乙丙交酯纱线编织外层管壁,分别用甲壳素无纺布、聚乙丙交酯纱线为内层管壁,制备黏合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蓬松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和甲壳素编织型神经导管。 方法:比重瓶法测量4种神经导管的孔隙率;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拉抻至导管10%破坏测试拉伸性能;扭转强力测试仪上扭转90°测试扭转性能;神经导管浸入磷酸盐缓冲液中,置于培养箱定期取出,冷冻干燥后称质量测量其降解性能;径向压缩仪上进行径向压缩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导管的孔隙率,抗变形能力。 结果:黏合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黏合聚乙丙交酯平行纱,截面特征为管中管结构;蓬松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蓬松聚乙丙交酯平行纱,截面特征为内层支架结构;甲壳素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甲壳素无纺布,截面特征为管中管结构。4种神经导管的孔隙率相当,都在80%左右,均能满足神经导管中细胞生长的要求;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的拉伸性能、抗扭转能力较单层导管有一定的提高,在降解过程中,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的压缩性能损失率较小。 结论:新型编织神经导管的双层结构,使得外管壁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与原有的单层神经导管比较,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降解产物的生物安全性是生物降解类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材料植入前后动物体内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降解产物对机体主要脏器——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降解产物的在体生物可接受性。实验分别将不同大小的PGLA材料植入Wistar大白鼠和新西兰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在动物的相同部位进行同样的手术切口和缝合作为对照,植入前和植入后2~10周的各不同时段,分别采集兔血和大鼠的尿液,测定尿素氮和尿肌酐、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和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植入后2~3周实验组尿样中的尿素氮和尿肌酐浓度出现明显的增高,与植入前比较,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后第2周血清谷丙转氨酶略有所下降(P<0.05),而血尿素和血肌酐有较明显的增高(P<0.01),但自第4周起所有变化均恢复到了植入前的水平,且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对照组手术前后的所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变化(P>0.05)。由此提示:(1)PGLA降解产物对肾脏和肝脏组织无永久性的损伤;(2)选用自体对照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液和尿液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PGLA降解产物对生物体全身生物学的影响作用被初步证明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研究方法;(3)在活体上评价降解产物的生物可接受性具有客观、灵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可直接观察体内动态变化、能评估产物对生理功能影响等优点,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提供新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PGLA膜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膜应用于股四头肌成形术中治疗股骨骨折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临床价值。方弦:对6例股骨骨折伴发PKJD患者采用直视下股四头肌成形术联合应用PGLA膜治疗,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4例于术后12周时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1例6个月时活动接近正常,平均屈膝角度为109.7°,总优良率为83.33%。结论:股四头肌成形术联合应用PGLA膜方法治疗PKJD效果满意,可以解决传统手术必须早期功能锻炼增加患者治疗痛苦的缺点,但由于临床应用例数有限,应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We analyzed the angiographic results of tiny aneurysms treated with various kinds of single coils including polyglycolic-polylactic acid (PGLA)-coated coils.

Methods

Forty aneurysms with diameters measuring less than 4 mm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 bare platinum, Matrix1, or Matrix2 coil. Most of the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a 2 mm diameter coil, except for seven treated with a 3 mm coil, four treated with a 2.5 mm coil, and two treated with a 1.5 mm coil. The mean length of the coils was 3.6 cm.

Results

With mean packing ratios of 21.2%, 19.7%, and 22.8%, we achieved initial complete occlusion rates of 9.5% with the platinum coil, 28.6% with the Matrix1 coil, and 25.0% with the Matrix2 coil. The mean follow-up interval was 23.1 months and the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improved up to 47.6% for the platinum coil, 57.1% for the Matrix1 coil, and 83.3%for the Matrix2 coil. Compared to the Platinum group, the Matrix2 group showed a greater tendency toward more complete occlusion on the follow-up images. Regardless of coil type, the aneurysms treated with a stent-assisted technique showed better complete occlusion rates (50.0% vs. 90.0%, p = 0.03).

Conclusions

The tiny aneurysms treated with a single Matrix2 coil tended to have better follow-up angiographic results than the aneurysms treated with a single platinum coil. Furthermore, the use of a stent-assisted technique and increasing the packing density also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healing of these tiny aneurysms.  相似文献   
8.
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降解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的降解周期,并对影响其降解动力学的各种因素作出评价。方法:通过质量损耗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形态学观察(电镜)等手段分别对PGLA牙周片在体外静态水溶液环境中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PGLA膜在体外的降解周期大约为9~10周。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速率比在PBS溶液中快;降解介质pH值越大,材料质量损耗也越快;不同尺寸牙周片在各降解周期的质量损耗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降解主要是化学降解过程,通过酯键的水解来进行。降解介质的不同和pH值的改变都会对材料降解动力学产生影响,而材料尺寸变化对降解过程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生物材料PGLA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针刺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而PGLA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GLA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应用PGLA埋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PGLA降解产物对材料降解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对材料本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体外两种浸泡体系——磷酸缓冲液(PBS)和人工血浆,分别在替换和不替换浸泡介质两组不同条件下,分析材料的质量损耗情况,并将不替换组的各时间段降解液进行pH值的测定,以判断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本体降解的作用。实验降解周期分别为2、3、4、6、8、10周。结果显示:在浸泡初期,人工血浆和PBS降解液中的质量损耗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约从2周到6周,不替液组中材料在两种介质内的降解速度显著快于相对应的同期换液组(P〈0.01);不替换液组材料在PBS液中的降解快于在人工血浆中的降解,而且在整个降解周期内PBS降解液的pH值基本保持稳定(pH≈7.0~7.4),而人工血浆降解液中的pH值随着降解过程的不断进行,其pH值由7.5逐渐降到5.7左右,两种降解液pH值变化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提示:在不替换浸泡介质的条件下,降解液中持续存在的降解产物显然影响材料本体的降解速度,PGLA材料的降解产物具有加速材料质量损耗的作用;环境的酸碱度对材料的降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pH值越低,材料的降解速度越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