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附睾或睾丸取精术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附睾及睾丸取精术在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的不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OA患者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开放式睾丸取精术(TESE),获取精子后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及胚胎移植术(ET),统计评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38例OA患者均顺利获取精子,共进行治疗41个周期,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3.3%、56.3%。妊娠22例,已分娩13例,继续妊娠3例,流产6例。结论:附睾及睾丸穿刺取精术在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不育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洁  张文权  雷光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803-1804
目的:探讨精浆α-糖苷酶、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抑制素-B(IHNB)对经皮附睾抽吸精子(PESA)成功性的的预测价值。方法:49例无精症患者按PESA能否抽吸到精子分为两组:有精子存在组27例,未发现精子组22例。对PESA术前检测的精浆α-糖苷酶、血清FSH、IHNB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附睾有精子存在组的α-糖苷酶明显低于未发现精子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未发现精子组FSH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HNB、IHNB/FSH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α-糖苷酶、FSH、IHNB有助于预测PES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获得精子经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采用新鲜附睾精子的94例患者作为新鲜组对照,冷冻复苏后附睾精子的92例患者作为冻精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新鲜组与冻精组相比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75.04%vs78.4%,78.3%vs81.3%,47.87%vs44.44%P〉0.05)。结论PESA精子经冷冻后有很好的复苏率(97.94%),结合ICSI可得到与使用新鲜PESA精子同样的临床结局,可作为梗阻性无精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或睾丸精子抽吸术(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0例因男性梗阻性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采用PESA或TESA穿刺获取精子,女方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然后对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单精子注射。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组203例,受精率77.5%,临床妊娠率46.1%;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87例,受精率73.0%,临床妊娠率41.4%,两组比较其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PESA或TESA获取精子结合ICSI是治疗梗阻性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等严重的男性不育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生育后代的可能性及不同取精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结合患者具体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统计分析108例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睾丸取精结局。结果附睾穿刺精子获取率(87.88%)高于睾丸活检方式(30.77%)及睾丸细针穿刺方式(1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取精方式前需向患者认真告知,充分知情,在条件容许的范围内遵从患者意愿,合理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畸变情况、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探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eEpididymalSpermAspiration,PESA)能否抽吸精子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无精子症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男性的外周血染色体、血清生殖激素(FSH、LH、T、PRL、T/LH);分析无精子症患者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染色体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行PESA,并对PESA能否抽吸精子与生殖激素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异常核型23例,占总例数26.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精子症组血清FSH、LH升高,T/LH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PESA能抽吸到精子组比不能抽吸到精子组的FSH、LH偏高,T/LH下降(P<0.05)。结论:无精子症与染色体异常、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有密切关系;FSH、LH、T/LH可作为PESA能否抽吸到精子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B)与无精子症患者生精功能的关系。方法:实施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或睾丸精子吸取术(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的无精子症患者50例,另征集精液正常的已生育男性38例作为对照组。穿刺术前一周测定各组的睾丸体积、FSH及INH-B水平。结果:①PESA获得精子(A组)患者和对照组(C组)的睾丸体积、INH-B显著高于PESA未获得精子(B组)患者,FSH则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A组、C组间所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B组再行TESE获得精子(B1组)患者血清INHB水平显著高于未获得精子(B0组)患者(P<0.01),而二者间的睾丸体积与FSH无差别,P>0.05。③INH-B<41.56 pg/ml时TESE获得精子的机率很低。结论:血清INH-B比FSH和睾丸体积能更准确地预测TESE时能否获得精子。  相似文献   
8.
黄晓卉  戴玲  王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33-153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获得的精子和射出的精子行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的结局。方法:37例因梗阻性无精症或严重少弱畸精症首次要求作ICSI的夫妇,分为附睾穿刺组(9例)和射精组(28例),观察ICSI后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结果:附睾穿刺组、射精组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附睾取精和射精获得的精子行ICSI,其治疗结局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9.
输精管绝育术后经皮穿刺吸精子IUI辅助授孕技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PVSA)及经皮穿刺附睾吸精子(PESA)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技术,治疗男性绝育术后要求复育或复通复育失败者共28例。其中PVSA 16例,IUI 16个月经周期,6例妊娠,周期妊娠率37.5%;其余12例由于吻合术后输精管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采用PESA,4例从附睾尾吸出精子,IUI后1例妊娠并足月出生一健康男婴;8例从附睾头吸出活精子,IUI 10个月经周期,1例妊娠,现已4个月。结论认为,附睾头部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内具有自然受精能力;PESA或PVSA结合IUI治疗男性绝育术后要求复育者安全、经济、有效,其辅助授孕技术为男性绝育术后复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采用不同方式获取的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 根据获取精子的方式不同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分为两组:TESA组46例、PESA组80例,两组患者均行ICSI治疗.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TESA组与PESA组的卵裂率分别为882%和942%,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22%和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精率分别为721%和776%,种植率分别为233%、348%,临床妊娠率分别431%、68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A或TESA结合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治疗方法,附睾精子优于睾丸精子,可首选抽取附睾精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