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耳内镜下摘除砧骨体及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性上鼓室病变伴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局限性上鼓室病变伴鼓膜穿孔的病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耳内镜组30例和显微镜组30例。耳内镜组为耳内镜下处理上鼓室病变同时摘除砧骨体及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为传统显微镜鼓室手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听力及鼓膜穿孔愈合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耳内镜组均要明显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个月,耳内镜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的73.33%(P<0.05)。两组病人术前平均气导听阈值相比、平均气骨导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相比、平均气骨导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耳内镜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与平均气骨导差值比术前均降低(P<0.05)。结论耳内镜下摘除砧骨体有利于局限性上鼓室病变的清理及鼓窦和乳突腔引流,更有利于术后鼓膜愈合、提高干耳率及听力恢复。与显微镜手术相比,耳内镜手术创伤小,病人疼痛感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自体脂肪取自耳垂或腹部,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不成功者,再次或多次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结果 一次性鼓膜修补成功120 例,两次修补成功6例,3次修补成功2例,总治愈率100%,术后6个月复查电测听,言语频率听阈恢复到平均(21.4±8.6)dB,骨、气导差缩小至(10.2±4.6)dB。结论 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适合于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穿孔未愈者,可再次或多次行脂肪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湿耳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湿耳期中耳炎患者31例(31耳)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术前鼓膜穿孔情况及听力丧失程度,对术后3个月患者听力恢复情况、鼓膜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是否可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以及手术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鼓膜再穿孔外,其余患者(30/31,96.77%)术后3个月鼓膜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的术后听力与术前对比均得到明显提高,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38.45±1.65)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25.94±2.62)dB HL;平均气骨导听阈差由术前的(23.68±1.17)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7.77±1.7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总体满意人数达到30例(96.77%)。  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对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性分泌物妥善清理,同时术前和术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施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并可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自体脂肪取自耳垂或腹部,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不成功者,再次或多次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结果一次性鼓膜修补成功120例,两次修补成功6例,3次修补成功2例,总治愈率100%,术后6个月复查电测听,言语频率听阈恢复到平均(21.4±8.6)dB,骨、气导差缩小至(10.2±4.6)dB。结论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适合于鼓膜紧张部中央型穿孔,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一次修补穿孔未愈者,可再次或多次行脂肪修补术。  相似文献   
5.
杨妙丽  赵振怀  李娜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159-160,162
目的:探讨数字耳镜定量测量系统在鼓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内窥镜电脑成像系统对中耳病变的鼓膜穿孔648例678耳大小、部位、形态、有无分泌物等进行检查,采用数字耳镜测量系统测量穿孔的准确面积,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检测发现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222例242耳,多发生在前下象限,其次为后下象限和中央部,松弛部穿孔较少见。鼓膜穿孔的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穿孔边缘多比较整齐。本组穿孔位于前下象限170耳,占穿孔总数的70.2%;后下象限39耳,占16.1%;中央型穿孔27耳,占11.2%;松弛部穿孔6耳,占2.5%。外伤性鼓膜穿孔426例436耳患者检测,发现穿孔多发生在前下象限,其次为后下象限和中央部;鼓膜穿孔的形态以类圆形、不规则形、三角形、梭形多见,部分为圆形、裂隙形穿孔;穿孔位于前下象限339耳,后下象限70耳,中央型穿孔27耳。穿孔面积小于1/2象限或7mm2以内者244耳;穿孔大于1/2象限,但不超过两个象限或面积大于7mm2,小于或等于20mm2者260耳;穿孔大于两个象限或面积大于20mm2者174耳。结论:应用数字耳镜定量测量系统检测中耳病变鼓膜穿孔,不仅可以检测出穿孔的范围、大小、形态,而且可以测量穿孔的面积,为临床治疗鼓膜穿孔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耳内镜下内衬法和夹层法完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鼓膜修补术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经耳内镜内衬法和夹层法行鼓膜修补的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6例CSOM患者入组观察,随机分为两组由同一术者分别以内衬法(33例)和夹层法(33例)完成Ⅰ型鼓室成形术.比较其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在耳内镜技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辅助下完成临床教学任务,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教学中的联合应用,使规培医师在临床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耳内镜技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对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能有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填补医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空白,在医学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耳内镜手术的35例(35耳)中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耳内镜下手术,根据胆脂瘤大小决定手术范围。12例行上鼓室重建,10耳听骨链破坏或缺失者,行部分人工听骨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结果35耳上鼓室胆脂瘤病灶均彻底清除,未出现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鼓膜愈合良好,移植物形态良好。耳内镜检查或者颞骨薄层CT检查未见胆脂瘤复发,术后听力提高22例(62.8%),听力无变化10例(28.6%),听力下降3例(8.6%),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有改善,术后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9.234±8.38)dB,与术前的(43.64±8.38)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为(15.27±6.74)dB,与术前的(28.27±5.94)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经外耳道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低,听力改善明显,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目前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使用检耳镜的现状,探讨分析应用检耳镜的意义及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海南省6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12名社区医生,深圳市23家机构的47名社区医生,11名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代表,采用小组访谈、电话调查和文献调研方法调查检耳镜使用状况,并调查市场检耳镜种类。结果海南省只有1家社区卫生机构配备了检耳镜(1.5%),只有1名社区医生使用并掌握其技巧,占被调查者的0.9%;深圳市只有2家配备有五官检查器(8.7%),但没有人使用过。绝大多数全科医生未曾接受过检耳镜使用方法的培训,不掌握检耳镜的基本技能。结论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配备检耳镜,即使有了检耳镜也很少使用。检耳镜应该做为一项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在全科医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耳内镜下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穿孔,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2月-2021年6月因鼓膜紧张部前方或中央型大穿孔的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12耳),行耳内镜下"四点固定法"鼓膜修补术,注意下方鼓沟表面、锤骨柄内侧面、后方鼓沟与鼓索神经表面及前上部鼓环与鼓沟之间的裂隙四处关键点的固定;对照组9例(9耳),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进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耳内镜及纯音听力检查进行客观评估,采用汉化版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CMEI)对患者进行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12耳术后2周穿孔基本愈合,鼓膜的形态更接近于正常浅凹型。穿孔修复成功率100%;对照组有1例前方遗留裂隙样穿孔,穿孔修复成功率88.9%。采用"四点固定法",术后听力PTA(22.5±7.5)dB,ABG(10.0±8.2)dB,较术前的(35.1±12.6)dB和(21.7±8.2)dB有明显提高(P=0.009,P=0.0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0.25、0.5、1 kHz上术后气导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而对照组仅在0.25 kHz处有显著性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在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占用四个维度的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可以获得很高的修复成功率,且术后鼓膜形态更接近于自然的鼓膜形态,术后听力改善效果好,对于耳道宽敞、位于前方边缘的穿孔及对术后听力改善要求高的病例,可采用此方法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