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在检测乳腺肿物微小钙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接受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乳腺肿物患者46例,常规超声共发现69个肿物,选取经X线钼靶摄影和病理结果均证实存在微小钙化的56个肿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6个肿物经常规超声及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测到肿物内微小钙化情况,包括两种技术发现微小钙化的病灶例数,微小钙化的形态及排列特征,比较常规超声与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的差异。结果 56个肿物中,病理证实恶性肿物42个,良性肿物14个,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48个,常规超声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3个,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1),42个恶性肿物中,萤火虫技术检测到微小钙化肿物39个,高于常规超声的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P<0.01)。萤火虫技术检测到良性肿物内微小钙化9个,常规超声检出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检出的钙化灶大小形态不一,呈点状(n=12)、短棒状(n=6)及多种形态组合型钙化(n=15),而萤火虫技术显示微小钙化均呈现颗粒状或细小的针尖样强光点。常规超声显示的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为局域性(5例,其中恶性3例)、弥漫性散在分布(3例,其中恶性2例)、节段性(6例,其中恶性5例)及簇状分布(19例,其中恶性18例)。萤火虫技术显示的微小钙化分布则为局域性、弥漫性散在分布及簇状分布。萤火虫技术显示的良、恶性乳腺肿物内微小钙化的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1,P<0.01)。结论 超声萤火虫技术可用于检出乳腺肿物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乳腺癌早期诊断及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萤火虫成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肿瘤微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乳腺肿瘤患者常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然后应用萤火虫成像技术对上述患者肿块内微钙化进行观察,记录乳腺肿瘤微钙化的形态、分布和排列情况。结果 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63例,常规高频超声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5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萤火虫成像技术更有利于分辨微钙化的形态分布。结论 萤火虫成像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微钙化能力强,有助于超声早期发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 MicroPure 成像技术对 BI-RADS分级为4级的乳腺肿块中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对56例发现乳腺肿块并且 BI-RADS 分级为4级的患者分别应用X 线钼靶、传统灰阶超声及 MicroPure 成像技术进行肿块微钙化的检测,以钼靶为金标准,对传统灰阶超声和 MicroPure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乳腺肿块中,钼靶发现43个病灶有微钙化,传统灰阶超声发现其中22个病灶有微钙化,MicroPure 成像技术发现40个病灶有微钙化。传统灰阶超声检测病灶内部及周边微钙化的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92.3%,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7;MicroPure 成像技术检测病灶内部及周边微钙化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100.0%,ROC 曲线下面积为0.965。结论在 BI-RADS 分级为4级的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中,超声 MicroPure 成像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灰阶超声,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灰阶超声联合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间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癌且钼靶诊断有微钙化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超声MicroPure技术图像及灰阶超声联合MicroPure技术图像中微钙化的显示情况,分析并比较三种方法对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诊断情况.结果 钼靶图像中显示有微钙化的3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单独应用灰阶超声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最低(60.0%),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次之(76.7%),灰阶超声联合MicroPure技术的检出率最高(90.0%),因此联合应用灰阶超声与MicroPure技术对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灰阶超声联合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能为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超声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萤火虫"技术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FFDM)相比在乳腺微钙化检出方面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126例,将其分为肿块伴钙化组、单纯钙化组、无钙化组(单纯肿块、非肿块无钙化),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FFDM及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查,比较超声"萤火虫"技术与FFDM对乳腺微钙化的显示情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微钙化检出的效能,同时采用Z检验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的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1)超声"萤火虫"成像显示肿块内微钙化的特异度(83%)较FFDM(91%)低,灵敏度(96%)较FFDM(91%)高,2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09,但2者对肿块内微钙化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05)。(2)超声"萤火虫"成像显示单纯微钙化的特异度、灵敏度(25%、79%)均较FFDM(87%、91%)低,2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2、0.893,FFDM对单纯微钙化的诊断价值优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Z=3.71,P<0.05)。 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乳腺微钙化检出的特异性不如FFDM,但其对乳腺肿块内微钙化检出的敏感性高,有助于超声科医师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方法 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及微钙化点增强技术检查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灶,评价两种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结果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47/57,82.45%)明显高于高频超声(35/57,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乳腺良性、恶性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18/21)、80.56% (29/36),均高于高频超声(12/21,57.14%;23/36,6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26/33,78.78%)高于高频超声(21/33,63.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21/24,87.50%)高于高频超声(14/24,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较高频超声能够更好地显示乳腺肿瘤内的微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微钙化探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抽选乳腺超声检查的患者53例(共计60个肿物),分别进行超声“萤火虫”成像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整理萤火虫组和常规组2组检查得到的数据,比较2组数据的差异。结果萤火虫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物成功检测率高出15%,在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上的判断上准确度分别超出6.66%和8.33%,而漏查率大致减少15%;2次检查,2组有14处结论存在分歧,经分析可知,萤火虫组得出的诊断与活检结果相符度高,而对照组诊断漏查和误查率上分别占到71.43%和14.29%。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有着更高的肿物探出率和更精确的肿物分型方向,有利于指导进一步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icroPure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肿瘤微钙化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经钼靶x线检查证实存在微钙化灶的110例乳腺肿瘤患者(125个肿瘤)进行常规高频超声及配有MicroPure成像技术的超声检查,记录微钙化灶检出率,对乳腺肿瘤进行BI-RADS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高频超声及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绘制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MicroPure成像技术对于微钙化的检出率(125/125,100%)高于常规高频超声(97/125,77.60%,χ2=29.32,P〈0.05)。对低回声病灶的微钙化,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69/69,100%)与常规高频超声(67/69,9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7,P〉0.05);而对非低回声病灶的微钙化,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56/56,100%)明显高于常规高频超声(30/56,53.57%,χ2=31.31,P〈0.05)。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21%(50/58)、95.52%(64/67)、91.20%(114/125),常规高频超声则分别为86.21%(50/58)、74.63%(50/67)和80.00%(100/125),二者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0.944)大于常规高频超声(0.859)。结论MicroPure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病灶微钙化的检出率,进而提高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frequency (MicroPure)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suspicious microcalcifications and to determine its capability in biopsy guidance.

Subjects and methods

Sixty-two cases with suspicious microcalcifications detected on mammographic examination had been re-evaluated by MicroPure US. The studied cases underwent true cut tissue/surgical excision biopsy. Histopathology revealed 25 benign and 37 malignant lesions and wa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of reference.

Results

Malignant microcalcifications were easier to be visible at MicroPure US, as they were detected in 86.5% (n = 32/39) compared to only 68% (n = 17/25) of the benign lesions. US depicted more breast masses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microcalcifications in 78% (n = 29/37) than those associated with benign ones seen in 36% (n = 9/25).Visibility of suspicious microcalcifications at US was aided by preliminary mammogram. Given known mammography location of these microcalcifications had made their visualization accessible by MicroPure US in 79% (n = 49) of the cases.

Conclusion

MicroPure ultrasound cannot discriminate benign from malignant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MicroPure can be useful in detecting clustered microcalcifications that are not accessible by B-mode ultrasound; provided knowledge of their mammographic location and thus can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for pre-surgical wire localization and ultrasound-guided biopsi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萤火虫"成像(MicroPure)技术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患者(共78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MicroPure及VTQ技术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MicroPure技术、VTQ技术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MicroPur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内部微钙化的显示率较常规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应用MicroPure技术、VTQ技术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67.9%、82.1%及89.3%,特异性分别为86.0%、68.0%及68.0%,准确率分别为79.5%、73.1%及75.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1%、59.0%及61.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及91.9%。结论 MicroPure联合VTQ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