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灌注1天处死组;Ⅲ组: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Ⅳ组:硒处理、缺血再灌1天处死组;Ⅴ组:硒处理、缺血再灌注4天处死组。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焦油紫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l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病理形态损伤较轻,SOD、GSH-PX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论 硒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发现大鼠体表面积20%Ⅲ°烧伤后,皮肤内产生了大量丙二醛(MDA),第二天达最高,第七天有第二高峰,血浆和红细胞(RBC)MDA第三天达最高,血浆和RBC维生素E(VE)于伤后第二天后迅速下降,RBC溶血第三天最甚。对皮肤MDA、血浆MDA、RBCMDA、血浆VE、BBC VE、1%H_2O_2溶血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在不同时相,有不同的相关关系,但基本遵循烧伤皮肤MDA增加、血浆MDA增加、RBC MDA增加、血浆和RBC VE降低,溶血增加的规律。文中讨论了RBC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酯(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将61例AMI患者分成溶栓再通组(37例)、溶栓未通组(24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溶栓再通组,不同时问测定的血浆SOD和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MDA的浓度是下降的。结论提示只有使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才能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SOD活性,降低MDA,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的肠粘膜中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及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 ,探讨ITF对NEC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NEC模型 ,对新生 1日龄Wistar大鼠予 10 0 %二氧化碳 ,5min后再予 10 0 %氧气 ,5min后放回母鼠身边喂养 ,第 4天处死大鼠取肠道组织待检。新生鼠 32只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NEC模型后腹腔注射ITF 0 .5mg ;B组为NEC模型后皮下注射ITF 0 .2mg ;C组为NEC模型组 ;D组为正常对照组。取近回盲段 1~ 2cm肠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作病理学检查 ,其他肠道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液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IL 8,用生化法检测MDA的含量。 结果 A、B组IL 8的含量 [pg (mg·pro) ]各为 2 9.72 2± 7.134、30 .5 12± 8.2 30 ,均较C组 39.379± 4 .4 2 0低 (P <0 .0 5 ) ,而与D组 2 3.92 2± 6 .16 8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A、B组MDA的含量 [nmol (mg·pro) ]各为 2 .2 6 7± 0 .2 6 7、2 .15 4± 0 .30 1,较C组 3.378± 0 .835低 (P <0 .0 1) ,与D组 2 .2 2 5± 0 .4 4 3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组HE染色切片见肠壁的损伤轻重不一 ,有的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调节免疫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经口给小鼠每kg体重1.67mg、3.33mg、10mg番茄红素,观察番茄红素对小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番茄红素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有促进作用,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溶血空斑数、血清溶血素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0mg/kg番茄红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133.8U/m 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为158.9 U/m l,丙二醛(MDA)含量为4.1nmol/mg,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这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冷水束缚应激大鼠急性胃黏膜损害及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exide dismuklse,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mxidese,MPO)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A组,n=10),应激组(B组,n=10),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组(c组,n=10).B、C组用浸水(水温20℃±1℃)束缚应激法复制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6 h后处死取胃组织标本,10×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ic mucosal lesion index,GI).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组织学改变,并用比色法测定各组胃组织中MDA、SOD与MPO的含量变化.结果 ①B组胃黏膜旱暗红色.有大量点状出血、线状出血或斑片状糜烂.黏膜下血管和皮区血管充血,光镜下上皮细胞黏液层变薄、缺失.细胞间隙变大.有不同程度的坏死;C组胃腔液体呈淡黄色,黏膜出血或糜烂程度较B组明显好转,光镜下可见上皮细胞黏液层有少许缺损,但基本完整.②与B组比较.C组急性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ic mucosal iesion index,GI)显著降低(P<0.05),MDA、MPO值显著降低.SOD值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冷水束缚应激大鼠氧自由基介导性急性胃黏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质氧化及增加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幽门结扎法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外源性SOD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OD保护组大鼠胃粘膜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溃疡组(P〈0.05);胃粘膜损伤指数:SOD组为17.5±0.5,溃疡组为81.5±11.6。提示SOD可对抗胃溃疡形成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内皮素、NO、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学指标及心肌组织局部内皮素受体A( ETA) mRNA的表达,评价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左心室引流技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更好的心肌保护方式。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停跳组)及实验组(心室颤动组),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h、体外循环2h、体外循环结束后1h4个时间点分别抽取静脉血,同时于各时间点分别钻取左心室壁局部心肌组织100 mg。测定血浆内皮素、NO、丙二醛和SOD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心肌ETA mRNA的表达。结果 随体外循环时间延长,2组内皮素、丙二醛水平均有升高。于体外循环2h和体外循环结束后1h两个时间点,对照组内皮素、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70.27±7.03)ng/L比(56.53±12.11)rig/L,(106.36±6.61)ng/L比(72.71±12.72) rig/L; (4.71±1.31) μmol/L 比(3.32±0.82) μmol/L,(8.27±1.99) μmol/L比(4.38±1.02) μmol/L,均P<0.01];2组NO、SOD平均呈下降趋势,但实验组下降和缓,在后两个时间点,对照组NO、SOD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28.57±9.20)μmoVL比(45.36±16.59)μmol/L,(12.14±7.03)μmol/L比(47.50±17.18) μmol/L; (7.23±2.59) μg/L比( 17.69±7.96) μg/L,(2.78±0.88) μg/L比(18.52±10.30) μg/L,P<0.05或P<0.01];2组ETA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升高,对照组升高幅度比实验组要高,体外循环1h、2h和体外循环结束后1h差异明显[(0.35±0.01)比(0.28±0.05),(0.49±0.05)比(0.31±0.04),(0.67±0.05)比(0.38±0.07),P<0.01]。结论 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左心室引流技术对心肌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磷酸肌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钠(Phosphocreatine,PCr)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Cr预处理组(PCr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电凝双侧椎动脉,暴露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后开放;PCr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前60 min尾静脉缓慢注射PCr 150 mg·kg-1,I/R组夹闭前60 min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Sham组仅穿线不夹闭.再灌注48 h后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大脑皮质区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测定大脑皮质区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大脑皮质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PCr组和I/R组皮质区病理损伤明显,凋亡细胞增多,CaM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PCr组皮质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CaM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PCr预处理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皮质区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它减轻钙平衡紊乱和氧自由基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