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9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17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丙烯酸和丙烯酸正丁酯溶液共聚合,得到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该树脂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再与PET树脂切片继续反应,可使PET树脂切片表面形成聚丙烯酸酯自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将表面具有聚丙烯酸酯自身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的PET树脂切片(简称为留香剂)在油溶性香精中浸泡,香精就被吸附在留香剂表面,即得到芳香PET树脂母粒。用SEM观察了母粒的表面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DL-3-甲基-乙交酯和ε-己内酯共聚物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本文报道了其合成和表征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东旭  封兴华  吴红  胡彬  孙健壮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511-513,i0003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当前医用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在2005年制备出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支架管,并进行输尿管原位植入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支架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排泄规律及局部组织相容性情况,探讨新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表征了掺杂体系内钛螯舍物(Ti-Ac)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相互作用。测试了Ti-Ac用量对涂膜耐水性、耐热性及复溶性的影响。鲒果表明。当ωTi-Ac=0.015时涂膜的吸水率可下降到1%以下。且涂膜仍保持较好的复溶性(15s)。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小麦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在热性质上与原淀粉有明显的区别,其糊化温度比原淀粉略低,粘度热稳定性及溶解度较原淀粉均有提高。接枝共聚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上,而且也发生在颗粒结构的内部,但反应仅发生在淀粉的无定型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NHMPA)的共聚物及其水凝胶。研究发现,调节两单体的配比可得到不同的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值的共聚物及水凝胶。结果表明,NHMPA的加入不改变PNIPAm的温敏性,但可有效的调节其LCST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