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间断纵行缝扎硬化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间断纵行缝扎硬化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经间断纵行缝扎硬化注射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硬化注射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体征总得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纵行缝扎硬化注射治疗后症状消除快,近远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环状混合痔病人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齿线悬吊术组(即治疗组36例)和外剥内扎法组(即对照组36例).根据治愈率、治愈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结果作评价.结果:保留齿线悬吊术组治愈率(88.89%)与对照组(83.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愈时间(18.42±4.67) d VS(22.11±6.01) 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测定肛管直肠压力,显示两组手术均较安全.结论: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食管胃腔内弹力环扎吻合术的力学机理。这是一种不用任何缝合材料或吻合器进行胃食管吻合的新技术,我们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取临床所用的乳胶管按该材料多向异性特征、实验条件以及弹力环数目分为8组,每组3个样品进行各种体外力学试验。通过应力—应变(拉力—伸长)关系曲线和定伸长松驰试验确定它的力学特性是一种粘弹性材料。根据实验所得的应力换算为弹力环对食管和胃组织所施加的最佳压力(压强)是4.23±0.23Kg/cm~2,这样才能保证这一种新颖的吻合术可达到简便、安全、可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4只日本大耳白雄兔,7只为假手术组(SOG),7只为输精管结扎组(VG)。16个月后,检测前列腺睾酮受体和血清睾酮的变化。结果是VG和SOG胞液受体的kd值分别为10.21nM和3.42nM,最大结合容量分别为33.68fmol/mgpro.和10.42fmol/mg pro;胞核受体的kd值分别为9.36nM和4.81nM,最大结合容量分别为440.90fmol/mg DNA和203.66fmol/mg DNA。单点分析的结果是VG和SOG胞液受体浓度分别为26.13±5.64和8.40±1.66fmol/mg pro,VG明显高于SOG(P<0.01);胞核受体浓度分别为239.95±66.37和204.89±65.12fmol/mg DNA,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血清睾酮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与胞液、胞核受体浓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MODS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淋巴途径在MODS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三组。前两组以失血-LPS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大鼠MODS模型。所有动物实验前后的血清均以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含量,同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作为反映炎症的指标。结果成功复制了MODS大鼠模型。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大鼠血清IgG、IgA、IgM、C3、C4及TNFα均显著高于结扎组、假手术组及实验前(P<0.01~0.05),而结扎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血-LPS二次打击可使大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增多,反映炎症反应剧烈及抗炎反应增强,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缓解炎症与抗炎反应,提高存活率,对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对10只家兔双侧推动脉结扎,观察手术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的变化[1]。结果发现:动物在推动脉结扎后,随时间延长BAEPs各波的波幅逐渐减压,潜伏期逐渐延长;上述变化持续进行40分钟,以后无大变化。提示:BAEPs可以客观地反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本项研究为临床用BAEPs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一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肠淋巴途径在二次打击致大鼠MODS的发病学作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淋巴途径在二次打击致大鼠MODS的发病学作用。 方法: 结扎肠系膜淋巴管致肠淋巴液断流,以二次打击方法复制MODS模型。Wistar大鼠45只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3组,术前及创伤后24 h取血,制备肾、肝、肺、心、肠组织10%匀浆,检测TNFα、NO、MDA、SOD等指标。 结果: 成功复制了MODS大鼠模型。二次打击后,未结扎组大鼠血清TNFα、NO2-/NO3-、NOS、iNOS、MDA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SOD显著下降(P<0.01,P<0.05);结扎组大鼠血清NO2-/NO3-、NOS、MDA高于假手术组(P<0.01),TNFα、NO2-/NO3-、iNOS、MDA显著低于未结扎组,SOD显著高于未结扎组(P<0.01)。未结扎组肠匀浆TNFα、NO2-/NO3-、NOS、iNOS、MDA,肾匀浆NO2-/NO3-、NOS、MDA,肝匀浆NO2-/NO3-、MDA及肺、心匀浆NO2-/NO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肠匀浆SO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肾匀浆NO2-/NO3-、MDA及肝匀浆MD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肠、肾、肝匀浆NO2-/NO3-显著低于未结扎组,肠、心匀浆SOD显著高于未结扎组(P<0.01)。 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阻断了二次打击所致内毒素经淋巴流的移位,抑制TNFα释放,使iNOS生成减少,NO形成降低,减少自由基释放与SOD消耗,MODS的淋巴机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防止胆漏对病人的危害。促进愈合。方法:分析1991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开展LC4000例,出现胆漏29例的原因,用线扎代替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简化了胆囊三角的过多解剖;术中针对性的置放引流管防止胆汁性腹膜炎;特殊情况的胆囊作特殊处理。结果:拓宽了LC的适应范围,大大减少了手术中胆管的损伤、出血。发生胆漏的病人中有41%(12/29)困术中置管引流而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并很快康复。术后B超动态观察胆囊窝积液情况,及时引流,胆漏多能自愈。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能避免手术损伤,认真线扎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并针对性置放引流管,能有效防止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胆漏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后腰痛进行调查和病理分析 ,以中药配合医疗体育康复治疗术后腰痛 ,取得较好疗效 ,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