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7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急腹症。输卵管妊娠如能在包块尚未破裂前早期诊断,其相关的病死率大大降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会导致患者生育功能的下降。临床中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并减少并发症仍是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有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比较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及其对患者未来生育前景的影响,甚至提出更新的治疗方式以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现就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对未来生育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32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32名供者中,男性15名,女性17名。29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供者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共选3个穿刺点,第1个穿刺点选在12肋缘下2cm与骶棘肌外侧缘1cm交叉点,第2个穿刺点选在第1个穿刺点向前8~10cm,或肋缘下2cm与腋前线交叉点,第3个穿刺点位于髂棘上2cm与腋中线交叉点,分别插入12mm、10mm和5mm的Trocar。以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腹膜后隙,游离供肾和输尿管,前6例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肾动脉和静脉,后26例用带锁的塑料夹夹闭切断肾动脉和静脉,在第1个穿刺点向下的延长切口将肾取出。结果 32只供肾切取顺利,手术耗时60~180min,出血量20~200ml,供肾热缺血时间3~8min,冷缺血时间25~50min。3只肾静脉较短,分别为1cm、1.5cm和2cm,另有1只供肾动脉内膜损伤。移植术后第1d,受者的尿量为2800-10 100ml,无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结论 经腹膜后隙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是安全、可行的,对供者创伤小,所获供肾的质量较好,但要求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106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均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鼻胆引流(ENBD)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EST取石成功101例(95.3%);并发症包括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11例(10.4%),出血1例,急性胆管炎2例,均经对症处理治愈。全组病例无死亡,均痊愈出院。85例获平均3.1年随访,术后复发胆管结石5例(5.9%),十二指肠乳突部再狭窄1例;另发生胆管癌2例,其他原因死亡2例。结论联合EST和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切除低位直肠癌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采用腹腔镜辅助切除和用疝补片修补盆底腹膜的可行性及预防输尿管、骶前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胃肠外科在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切除低位直肠癌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24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8h。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术中、术后发生输尿管损伤、骶前血管损伤出血和造瘘口狭窄各1例。术后标本检测淋巴结数目4~17个(中位数9个)均无转移报告。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切除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并有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肠粘连发生少及避免腹部切口感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53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5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例数、住院费用、术后切口及腹腔感染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具有侵袭性小、腹腔干扰小、术后痛苦小、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不增加住院费用,可取代传统开腹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附2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D2式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腹腔镜辅助下胃底贲门癌根治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8(162~270)min。术中平均出血182(100~260)mL。淋巴结清扫18.6(10~32)枚。术后患者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8(48~140)h。1例肿瘤侵犯食管下段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留置空肠营养管、抗炎、充分引流等处理后4周痊愈。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随访1~37个月,平均9.2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D2式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方法可行,效果好,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60,采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及对照组(n=60,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20-023-0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POP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次、绝经者比例及POP脱垂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POP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8.0±30.6)min、(24.7±36.0)mL、(7.3±2.1)d、(4.6±1.4)d及(10727±1812)元,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18.0±33.4)min、(56.7±43.8)mL、(9.8±2.3)d、(6.4±1.6)d及(26318±3890)元,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4.372、6.218、6.558、28.138,均为P<0.001)。2组POP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在不增加POP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且易于操作,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因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及缺乏三角牵拉等原因,单孔+1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吻合术存在技术上的挑战,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报道单孔+1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的初步经验。采用之前报道的单孔多通道通加1个戳孔(5 mm)的方式进行手术。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过程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相同。通过绕脐切口取出标本,使用体外空肠空肠吻合术和体内食管空肠吻合术完成Roux-en-Y重建(overlap)。手术时间198 min,出血量30 ml,没有观察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50枚。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和住院时间分别为第2、4、7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A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行LAG的84例胃癌患者分为三维组(n=42)和CT组(n=42)。CT组使用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三维组依据CT数据采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患者三维腹腔血管重建,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T组相比,三维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增加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腹腔血管重建技术应用于LAG术中准确评估患者腹腔血管的分型及变异情况,在术中提供重要决策作用,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12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就诊的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126例患者。依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79例)与开放组(47例)。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组用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12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未见重要组织器官损伤,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4.87±3.47)ml、下床活动时间为(21.97±6.18)h、住院时间为(4.51±1.21)d,均低于开放组(21.11±5.48)ml、(26.81±7.32)h及(5.8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3.987,5.149;P<0.05);术后6 h、24 h、1周、1个月、3个月,腔镜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7.561,11.236,10.231,2.654;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