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揭示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与血清HBVDNA含量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血清、HB VM进行检测 ;对HBVM阳性 6 5 0 0例患者血清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在HBVM阳性的 6 5 0 0例血清中 ,有 3982例占 6 1 3% ,HBVM标志物阳性者血清均有HBVDNA阳性。血清HBsAg、HBeAg、抗 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 96 9% ,大于 10 6copies/ml者占 72 1% ,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 2 1 9% ,HBVDNA定量大于 10 3 copies/ml,且小于等于 10 4copies/ml者占 78 1%。结论 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 6 0 %的血清HBVDNA阳性 ,且HBe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及血清HBVDNA均明显高于抗 HBe阳性者。在抗 HBs、抗 HBc阳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采用荧光PCR定量检测HBVDNA技术先进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 81% ,HBsAg阳性组的HBV标志物模式有 6种 ,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模式为主。HBsAg携带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 ,应加强在新生中HBVM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用ELISA检测100名乙肝患者唾液中的五种HBV标志物模式,经统计总阳性率为60%,其HBsAg阳性率为31%,HBeAg阳性率为12%;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率为9%;HBsAg、HBeAg,抗HBC,抗—HBC阳性率为20%。结果表明HBV患者的唾液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中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18例肺结核病人及其中15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结核病人中有77例(48.1%)出现肝功能损害。HBVM阴性患者658例中出现肝损害73例(11.1%),HBVM阳性与阴性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HBVM阳性患者发生肝损比率明显增加,损害程度也明显增高,在抗结核治疗前检查HBVM及肝功能十分必要,之后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福喷丁?利福平对HBVM 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HBVM 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分别用利福喷丁和利福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利福平组较利福喷丁组出现肝损害多( P< 0-01) ;HBVM 阳性较阴性病人易出现肝损害( P< 0-01) ;利福平组HBVM 阳性较阴性病人出现肝损害多( P< 0-01) ;利福喷丁组HBVM 阳性和阴性肝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时HBVM 阳性比阴性病人更易发生肝损害,与其用药前即存在肝病理损害有关,治疗肺结核用利福喷丁比利福平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硒水平及与HBVM阳性状况的关系。方法:分析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血硒水平和HBVM阳性状况相关性。结果:肝癌患者血硒水平显著小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癌患者抗HBs阳性率低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癌患者中形成“小三阳”指标阳性率较高,形成“大三阳”指标阳性率次之,肝癌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抗HBe和抗HBc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结论:肝病患者体内血硒水平可能影响肝病发展以及HBVM阳性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9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TF后的HBVM变化,经与同期对照组98例患者对比分析后,P—TF对乙肝患者的HBeAg,阴转确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一种控制HBVM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揭示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罕)见模式客观存在的规律,探讨和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步检测不同时段血清HBVDNA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动态跟踪.结果 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段内,HBVM持续稳定在全阳性模式不变,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应答虽不明显,但治疗至5个月后,随着病毒的阴转,HBeAg和HBeAb也逐步阴转,肝功能酶学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HBsAg与HBsAb仍同时保留阳性.结论 HBVM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可呈现不同模式的组合,而不能简单的用"大三阳"、"小三阳"或15阳性等模式进行解释,应动态观察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以及编码的变化,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抗乙肝免疫核糖酸(IRNA)加用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40例),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对HBeAg、HBVDNA转阴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而且有一定促进抗HBs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