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32篇
  免费   6232篇
  国内免费   4617篇
耳鼻咽喉   435篇
儿科学   2069篇
妇产科学   882篇
基础医学   13921篇
口腔科学   1413篇
临床医学   6658篇
内科学   11633篇
皮肤病学   983篇
神经病学   4516篇
特种医学   26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3723篇
综合类   14876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359篇
眼科学   1136篇
药学   5388篇
  7篇
中国医学   1667篇
肿瘤学   818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1280篇
  2021年   2069篇
  2020年   1884篇
  2019年   1955篇
  2018年   1843篇
  2017年   1977篇
  2016年   2306篇
  2015年   2358篇
  2014年   3704篇
  2013年   4724篇
  2012年   3892篇
  2011年   4813篇
  2010年   3969篇
  2009年   4056篇
  2008年   4229篇
  2007年   4590篇
  2006年   4386篇
  2005年   4080篇
  2004年   3628篇
  2003年   3541篇
  2002年   3182篇
  2001年   2871篇
  2000年   2309篇
  1999年   1929篇
  1998年   1640篇
  1997年   1396篇
  1996年   983篇
  1995年   824篇
  1994年   661篇
  1993年   440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290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118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114篇
  1981年   104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中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related gene,HR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共9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标本HRR检测,53例患者进行了组织标本HRR检测,40例患者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收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79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10例(12.6%)有临床意义HRR突变,在53例患者组织标本检测中发现9例(17.0%)有临床意义HRR突变。40例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患者中常见的有临床意义HRR突变为CDK12突变4例(10.0%)、ATM突变3例(7.5%)、BRCA1突变2例(5.0%)。13例有临床意义HRR突变患者中常见共存突变为TP53突变10例(76.9%)、APC突变5例(38.5%)、PIK3CA突变4例(30.8%)。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血液和/或组织中有临床意义HRR突变,27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均无任何临床意义HRR突变且两组相比,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为6.17(2.24~11.52),而未携带HRR突变组TMB为0.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组织检测中7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3例无HRR突变,血液检测中10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0例无HRR突变,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33(P=0.031)。结论:携带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TMB更高,血液和组织检测HRR突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相似文献   
4.
《Cancer cell》2022,40(8):835-849.e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20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Transfusion transmissible infections (TTIs) have been a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for the accessibility, quality and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nsider the prevalence and the trend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 (HTLV-1),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d syphilis across the ten years among retrospective blood donor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blood donors’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22 May 2009 to 22 May 2019 was done. Data was accumulated and analyzed from Blood Transfusion Center records, pertaining to all donors who were screened for various TTIs using respective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Out of the 682,171 screened donors in the 2009–2019 study period, 2470 (0.36 %) were infected with at least one infectious agent.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HBV, HCV, HTLV-1, HIV and syphilis were 1700 (0.25 %), 184 (0.027 %), 335 (0.05 %), 4 (0.0.05 %) and 247 (0.036 %),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ed male dominated donor pool (96.79 %) with higher prevalence (0.34 %) of TTIs compared to female donors (0.02 %) with 3.21 % population. Despite the low prevalence of TTIs in our study, HBV, HCV, syphilis and HIV have remained a big threat to safe blood transfusion in Iran. Strict adherence to selection criteria, algorithm of donor screening, use of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TTIs, regular consult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prevention and sanitiz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TTIs are recommend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TTI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for recipient.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