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醛糖还原酶增强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分裂增殖,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但在血管再狭窄中起的作用报告不多。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内膜增生的关系,AR拮抗剂依帕司他对再狭窄血管中AR的表达及AR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手术未干预组(B组)及手术+依帕司他组(C组),每组8只。用通气-干燥法损伤B组及C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7d及14d后处死大鼠,HE染色以观察内膜及中膜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中膜面积及其比值,FIS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кB的表达。结果1)术后第7天损伤侧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后内膜增生进一步加重,对照血管无明显增生。2)依帕司他明显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或P<0.01)。3)AR及NF-кB在损伤侧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侧。依帕司他明显抑制AR及NF-кB的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依帕司他对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伴有AR及NF-кB的表达受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糖、肾功能指标、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血清氧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氢(LHP)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氧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抗氧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肾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西地那非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鞍钢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在性生活前1 h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首次使用时推荐剂量为50 mg,根据后期个体疗效情况调节剂量,范围在25~100 mg。每日最多服用1次,每周至少1次但不超过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依帕司他片,1片/次,3次/d。两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诊。按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表(IIEF-5)评分及硬度等级评定阴茎勃起变化,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PNCV)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TNCV)。记录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及复诊时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复诊时勃起硬度Ⅳ级人数显著多于治疗前,Ⅰ级人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时治疗组患者勃起硬度Ⅳ级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西地那非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依帕司他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依帕司他组增加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监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依帕司他组治疗后TSS评分(3.83±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8±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传导,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均给予α-硫辛酸0.6 g静滴每日1次,依帕司他5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四肢的神经传导速度、膝跟腱反射以及空腹血糖、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结果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均明显好转,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52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羟苯磺酸钙及糖尿病组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依帕司他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底变化情况。结果视网膜病变好转:观察组48.94%(23/47眼),对照组29.17%(14/48眼);视网膜病变进展:观察组10.64%(5/47眼),对照组20.83%(10/48眼),观察组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85,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8周。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甲钴胺组、依帕司他加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基础治疗,疗程共12周,比较4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依帕司他组为76.47%,甲钴胺组为70.59%,对照组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最好。结论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0.
王曦  王剑虹 《中国药房》2010,(36):3415-3416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均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静脉滴注,qd;依帕司他50 mg,口服t,id。连用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四肢的神经传导速度,膝、跟腱反射以及肝肾功能等。结果:依帕司他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均明显好转,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眩晕、心悸,1例患者出现恶心、上腹部饱胀,均未停药,1~3 d后缓解,其余患者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