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012篇
基础医学   703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50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7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64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ocyte and embryo gr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p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o identify the best among cultured embryos for transfer or vitrificatio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non-invasive method is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of gametes and embryos using a microscope. This method despite being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has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subjectivity and has little to offer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embryos. This review sourc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reviews pertaining to othe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from Medline and PubMed to collate latest technologies in vogue and identify novel methodologies of the future. The review assess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in oocyte and embryo grading and touches upon novel non-invasive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biomarkers to identify the best embryo. The latest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ime-lapse imaging, hierarchical algorithms, omics (consisting of proteomics and secretomes), miRNAs, mitochondrial RNA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accessed to summarize the enormous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identify gaps in current interpretations, to identify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review will greatly benefit anyone practicing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clinical embryology.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4.
rhGM—CSF对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rhGM-CSF对TMX致实验性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将501只昆明种小白鼠分成8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给予不同药物(MTX,CF或rhGM-CSF)的处理因素,于第1-10天光镜下观察小鼠口腔粘膜的病理改变和积分情况。结果:IDMTX致口腔粘膜损伤病变率(45%-63%)和积分率(19.4%-56%)较其它组高,且死亡率很低(小于5%);IDMTX+GM0(或GM2)组的口腔粘膜损伤病变率(30.53%和30.99%)和积分率(19.47%和17.25%)比IDMTX组(55.56%和36.31%)明显减少,且溃疡严重程度较轻,二者相差显著(P<0.01)。结论:IDMTX致小鼠口腔粘膜损伤模型可以用于粘膜损伤的研究;rhGM-CSF可以减少MTX致小鼠口腔粘膜损伤,并促进粘膜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5.
以钒基核苷酸复合物为核酸酶抑制剂,从人胚组织中制备总RNA,所得产品几乎不含DNA和蛋白质,经过分离Poly(A)~ mRNA,证明制品有合成cDNA的完整功能,方法比较简捷,适于大量制备以满足分离mRNA 之需,并讨论了此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参照Ham等的二步冷冻法,在含有5%DMSO和20%小牛血清的台氏液中,马来微丝蚴冷冻保存(-196℃)964天,复苏后仍具有活力,其平均存活率达94.2%,平均正常外貌达71.4%,平均活动等级达2.45。对中华按蚊的感染率为18.4%,感染度为2.36条/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程控降温、-80℃冻存的方法对自体外周血十细胞(APBSC)的保存效果。方法:以6%羟乙基淀粉(HES)、5%二甲基亚砜(DMSO)及4%人血白蛋白(ALB)的混合物为冷冻防护剂,将APBSC直接置于-80℃下保存,冻存前反复苏后测定APBSC的CFU-GM、BFU-E;观察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结果:13例患者白细胞在十3~+7天下降至(0.0~0.1)×10/L,白细胞(0.0~0.2)×109/L持续时间3~6天,于+9~+11天恢复至1.0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于+9~+11天达到0.5X109/L。血小板在+3~+7天下降至(2.0~21)×109/L,于+8~+15天恢复至20×109/L以上。CFU-GM、BFU-E回大率分别为76.5%、78.4%。结论:非程控降温、-80℃冻存是一简便、经济、有效的自体外周血于细胞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8.
施瑾  朱志俊  酆豫增  匡延平 《浙江医学》2002,24(11):659-661,703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形成及其化学成分,探讨输卵管积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输卵管积液动物模型,测定其成分;用不同浓度输卵管积液培养小鼠2-细胞胚胎,观察胚胎形态。结果:输卵管积认中K^ 、HCO3^-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明显低于输卵管液;pH值明显增高。输卵管积液组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孵化率均明显低于输卵管液。结论:结扎兔输管两端能诱导输卵管积液形成;机械诱导的输卵管积液成分改变能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深低温冷冻肌腱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方法对肌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程序性降温和普通深低温冷冻法对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纯种SD大鼠24只(出生21 d),随机分为3组,取双侧跟腱.新鲜肌腱对照组(A),常规深低温冷冻组(B),程序性降温深低温冷冻组(C).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组肌腱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考察细胞的活性;对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染色、胶原染色和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水解法定量分析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的变化,检测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时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和C组(P<0.01),C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P<0.01),这种生长速度的差异在细胞传代后消失.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3组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肌腱中仍存在具有活性的腱细胞,但数量显著少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性慢速降温方法处理的肌腱其活细胞的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作用。 方法 :在超声波引导下胚胎移植 114个周期 ,其中 10 1个周期进行预移植。比较预移植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 ,并比较两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结果 :预移植周期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 9.4 1%和 6 1.5 4 % ,35 .81%和 31.4 3% ,P均 >0 .0 5 )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后 ,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也无显著性 (6 1.5 4 %和 5 8.6 7% ,4 0 .79%和 34.0 9% ,P均 >0 .0 5 )。 结论 :在胚胎移植技术中 ,预移植不能准确指引胚胎移植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