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1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590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969篇
口腔科学   695篇
临床医学   2535篇
内科学   495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856篇
外科学   1075篇
综合类   9229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2240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1097篇
  667篇
中国医学   1264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887篇
  2021年   961篇
  2020年   1061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1637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607篇
  2011年   1845篇
  2010年   1535篇
  2009年   1334篇
  2008年   1434篇
  2007年   1348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进修的3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肿瘤科实习的80名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方法 ,研究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理学生成绩(P<0.05).研究组护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由于对照组护理学生(P<0.05).结论 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护理基本知识技能,提高护理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采用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联合教学法效果。方法在本院实习的若干名护生中,选取124名护生分按照教学方法分组,对照组62名实施传统急诊护理带教,观察组62名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对比临床带教效果。结果两组实践与理论成绩相比,观察组成绩更高(P<0.05)。思维、急救及应激能力自我评价相比,观察组的总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后,问卷调查中观察组无护生不赞同此模式,非常赞同此教学模式的护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结论实施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模式后,护生急诊护理实践与理论水平均提升,护生我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消化内科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和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消化内科进行见习课的2015级39-40班护理本科学生44例(全部为女生),抓阄分成对照组(22人)和试验组(22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带教方法,试验组给予案例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在理论、技能、综合能力和对带教满意度方面有无差异。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专业前的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理论、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查房在ICU教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本院实习的100例学生,按照教学查房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方法,后者采用针对性教学查房方法。通过出科操作考试及理论考试后,比较2组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指标。结果教学结束,观察组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94.11±3.54)分、理论考核成绩(85.74±5.39)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学生(P<0.05)。结论针对性教学查房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改善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9.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OMS) teaching is set to undergo a paradigm shift towards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With increasing focus on resident skill development and patient safety, computerized simulators are likely to play a more mainstream role in OMS trai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SMA guidelines, to highlight the scope of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in OMS teaching. A PubMed search was performed by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nd 35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 between 2010 and 2021 that reported the use of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for teaching maxillofacial procedur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Eight articles on minor oral surgery, seven on orthognathic surgery, five on maxillofacial trauma, five on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 three articles each on nerve block techniques, endoscopic procedure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one article on fibre-optic intubation reported the use of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that can be applied to OMS training. T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earch. However there was marked heterogeneity among the studies. Simulator training for skill acquisition mentored by an expert OMS educator could offer holistic resident training; however more studies that test common themes of resident training such as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