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0.12%,随后的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1例若镇痛有效(注药后30 min时VAS评分≤3分)。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0.01%。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1.9%、29.4%(P< 0.05),A组、B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P>0.05)。A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056%~0.062%),B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4%(95%可信区间为0.053%~0.055%)。结论硬膜外混合0.4、0.6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EC50分别为0.059%、0.054%;舒芬太尼的推荐浓度为0.4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臀肌下径路老年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在坐骨神经阻滞下行足部或踝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 ~ 85岁,患者取Sims位,于超声引导臀肌下径路实施行坐骨神经阻滞,第1例患者0.375%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14.5 ml,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采用序贯法计算E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 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臀肌下径路老年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ED50为13.4 ml,95%可信区间为11.5~16.2 ml.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臀肌下径路老年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ED50为13.4 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评价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探讨其局部用药的镇痛机制.方法 前臂及手部择期手术患者52例,年龄18 ~ 50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6),对照组(C组)神经阻滞时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神经阻滞时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和0.8 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以臂丛支配区痛觉消失为阻滞有效,局麻药容量30 ml,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50%,相邻浓度比值为1.2,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用Dixon-Massey法确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组罗哌卡因EC50(95%可信区间)为0.32% (0.30% ~ 0.33%),C组为0.44% (0.42% ~ 0.46%).D组罗哌卡因EC50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提示其具有局麻药样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患者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0~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重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轻比重罗哌卡因组(LR组).经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2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的初始剂量均为9mg,HR组和LR组分别给予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根据腰麻是否有效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的剂量,剂量间隔为1mg.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分别为9.34 mg(95%CI 8.34~10.46 mg)和9.64 mg(95%CI 8.90~10.44 mg),二者ED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分别为9.34和9.64 mg,比重因素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月龄18月,体重400~550 g,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长链脂肪乳剂组(LLE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LE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s麻醉,监测ECG、BP和HR,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2 ml/100 g,通气频率60次/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5 mg维持肌松.NS组、LLE组和MLE组分别经颈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和20%中/长链脂肪乳剂注射液,输注速率均为3 ml·ks~(-1)·min~(-1);5 min后均静脉输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ks~(-1)·min~(-1),直至出现心跳停止.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结果 与NS组比较,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增加(P<0.05);LLE组和MLE组出现心律失常时、BP较基础值下降20%时和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链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预先给药可减轻罗哌卡因致老龄大鼠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SPP)后的效果。方法:SPP患者9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0.125%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PCEA组(I组)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每组45例。记录术后第6、24、48和72h(T6、T24、T48和T72)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Bromage评分);术后即刻~6h、6-24h、24-48h和48-72h时段膀胱痉挛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5)记录患者膀胱痉挛时和非痉挛时疼痛程度;记录有关的不良反应及术后72h膀胱冲洗液内红细胞(RBC)总数。结果:1.T6时Bromage评分Ⅰ组高于Ⅱ组(P〈0.05),T24-72时两组间无差异。2.膀胱痉挛次数在术后6h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72h 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在膀胱痉挛时,VAS评分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膀胱痉挛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72h膀胱冲洗液RBC总数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吗啡PCIA相比,SPP后使用0.125%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PCEA,能有效地减少膀胱痉挛,减少前列腺窝创面的出血量,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9~ 98 kg,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A组应用0.35%罗哌卡因30ml,B组应用0.233%罗哌卡因和0.346%碳酸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于麻醉给药后每隔5 min记录臂丛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效果(感觉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针刺法,运动阻滞效果评估采用Bromage分级),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给药后30 min时感觉与运动阻滞有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臂丛神经各分支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相似,提示碳酸利多卡因不能增强罗哌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效学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其中20例有阻塞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病人,AsAⅢ级,为肝功能异常组(Ⅰ组),另20例肝功能正常病人,ASAⅠ~Ⅱ级,为对照组(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第8~9胸椎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min内注入0.75%RP溶液(含肾上腺素5μg/m1)2mg/kg,30min后分别静注γ-羟丁酸钠、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并维持,并持续吸入N2O:O2(1:1)。观察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均连续测定并记录注药前、后10、20、30、60、90、120和18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同时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征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注药后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注药后10~90min内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注药120min后各时点SBP、DBP、MAP均趋向回升,Ⅱ组回升明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两组注药后均减慢,Ⅰ组或Ⅱ组分别在注药30min或90min后各时点减慢明显,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麻黄素用量较大,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肝功能正常和异常患者在注药后30min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别;肝功能异常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差,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故麻醉用药要分次、少量,并应加强对循环功能的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9.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Ⅰ期根治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B组:用羟丁酸钠慢诱导气管插管辅以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HR、RR、SpO_2、ECG、有创血压,并分别于基础麻醉后(T_0)、手术开始5分钟(T_1)、1小时(T_2)、2小时(T_3)、术毕(T_4)抽取左侧挠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A、B两组循环、呼吸均平稳,A组血糖各时点与基础值T_0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A组皮质醇T_2 T_3高于T_0、T_1和T_4(P<0.05),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是比较适宜的麻醉方法,并能较好抑制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幼兔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S组)、2%丁卡因阳性对照组(T组)和0.25%、0.5%、0.75%罗哌卡因组(R1~3组).行L6,7穿刺后,各组于20 s内鞘内注人生理盐水、2%丁卡因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各0.2 ml.分别于鞘内给药后3、6 h、7 d时各取8只动物,行运动阻滞程度评估后处死,其中6只动物切取L5,6段脊髓,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脊髓病理学结果;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Bax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另2只动物切取L5,6段脊髓后角组织及神经根,透射电镜下观察脊髓和脊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R3组可见神经胶质细胞核轻度固缩,T组脊髓出现典型凋亡细胞,其余各组脊髓和脊神经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与T组比较,R1~3>组运动阻滞显效时间延长(P<0.05);与R1组比较,R2,3组运动阻滞显效时间缩短(P<0.05). R<1~3>组与S组AI、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其余各组AI降低,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0.25%~0.75%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无毒性作用;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脊髓和脊神经毒性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