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静脉黏接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使用内置可溶支架,将家兔自体颈外静脉黏接移植于颈总动脉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纯种新西兰白兔20只,体重2.5—3.0kg(平均2.7kg)雌雄不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种植修复中不同黏接剂用量及不同面开孔直径对黏接剂分布的影响,以及牙冠面开孔对冠边缘适合性及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Fluent软件对牙冠就位过程中黏接剂的流动进行瞬态模拟,以牙冠不开孔、黏接剂半径为1.2 mm为对照组,以牙冠面开1,2,3 mm孔时,黏接剂半径分别为1.2,2.4 mm作为实验组,比较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的边缘微渗漏.方法 3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均于近中或远中面制备长方体型Ⅱ类洞型(4.0 mm×3.5 mm×2.5 mm),分别选用自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自酸蚀组)、全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玻璃离子组)进行充填修复.经200次和500次冷热循环后行0.5%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充填修复体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自酸蚀组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龈壁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轴壁(P<0.01);与冷热循环200次相比,冷热循环500次时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自酸蚀、全酸蚀黏接黏接修复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均存在边缘微渗漏,而以自酸蚀黏接黏接修复及修复体龈壁的微渗漏较为明显,其程度随冷热循环次数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周丹  梁晓伟 《吉林医学》2014,(9):1854-1855
目的:研究对比光固化复合树脂(light-cured composite,LCC)和化学固化复合树脂(Chemical-cured composite resin,CCCR)正畸托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正畸病患的上前牙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LCC黏接托槽以及CCCR黏接托槽进行处理,对比两个组别牙轴质脱矿情况以及托槽脱落情况。结果:LCC组抗剪强度为(17.46±7.05)MPa,显著高于CCCR组的(13.03±5.37)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脱矿程度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托槽脱落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C抗剪强度更佳,托槽脱落率更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前牙冠折应用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美学区域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应用的病例选择、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我科因外伤致前牙冠折的患牙17颗,应用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进行修复,观察并记录有无微渗漏、继发龋、断端脱落、牙体颜色改变、牙龈退缩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17颗患牙均未发生微渗漏、继发龋、牙龈退缩,其中,发生断端脱落1例、发生牙体颜色改变1例、患者满意度94%。结论前牙冠折应用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修复快速、简单、直接、经济,最大程度保存了健康牙体组织,减少或避免微渗漏,黏接界面有利于分散和传导咬合力,加强薄弱的牙体组织,扩大了美学修复的适应证,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莹  唐旭炎  曹颖 《安徽医药》2018,22(1):109-110
目的 研究探讨氧化锆嵌体近远中面制备固位沟能否提高其黏接固位力.方法 收集完整新鲜离体磨牙10颗,统一制备嵌体洞型,CAD/CAM制作氧化锆嵌体.黏接后,测试嵌体从实验牙上脱位的力值.再于嵌体近远中面制备深度0.5 mm的固位沟,二次黏接后,测试嵌体从实验牙上脱位的力值.结果 对制备固位沟前(0 mm)和制备固位沟后(0.5 mm)两组嵌体脱位力值进行配对t检验(t=6.45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化锆嵌体近远中面制备固位沟可以提高其与黏接剂之间的黏接力,增强氧化锆嵌体的固位力,减少修复体的脱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试件形状和牙本质黏接面磨光对纵折牙牙本质黏接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完整磨牙及前磨牙15颗,用慢速切割机先去除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再沿牙齿近远中向或颊舌向纵切牙体至釉牙骨质界下,作为纵折裂缝,随机分为3组。A组折裂面用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黏接后,制成哑铃形试件;B组黏接后,制成棒状试件;C组的折裂面用800目碳化硅耐水砂纸湿磨光1min后,再黏接,制成棒状试件。分别测试三组的微拉伸强度。结果A、B、C 3组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7.75±2.67)MPa、(21.19±4.90)MPa、(27.56±7.60)MPa。棒状试件组(B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哑铃形试件组(A组)(P=-0.0000);磨光组(C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非磨光组(B组)(P=0.0088)。结论试件形状和对牙本质黏接面磨光与否对纵折牙的牙本质黏接微拉伸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间接黏接技术在临床上精确黏接托槽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需正畸治疗患者10例,均采用间接黏接技术黏接托槽,总结间接黏接技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所有托槽或颊面管都能精确黏接于10例患者牙面上,椅旁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结论间接黏接技术采用硅橡胶制作托盘,容易与托槽分离,能够把托槽精确地转移到患者的牙齿上,该方法黏固后托槽托盘容易取出,操作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肽衍生物苯丙氨酸赖氨酸乙酯苯丙氨酸(PLP)。以PLP为扩链剂、聚己内酯二醇(PCL)为软段、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三肽含量的聚氨酯(PUPLP)。通过1H-NMR、FT-IR、TG、DSC和黏接强度等对PLP和PU-PL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P以及PUPLP的结构与预期相符;相比1,4-丁二醇(BDO)扩链的聚氨酯,PU-PLP的黏接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陶瓷托槽与牙齿间的黏接力较大,不容易安全去除,应用自酸蚀黏接剂能否降低其黏接强度,减少对牙釉质的损伤,一直是正畸医师关心的问题。目的:评估应用自酸蚀黏接系统黏接陶瓷托槽的黏接强度,并与国内临床最为常用的京津釉质黏接剂作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3在河北科技大学完成。材料:收集20个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完整前磨牙,要求所选牙齿表面釉质完好,有光泽、无裂纹、无龋坏、未曾接受任何化学治疗。陶瓷托槽采用美国3M公司的0.022系统标准方丝弓前磨牙陶瓷托槽,托槽底板面积12.61mm2;自酸蚀封闭剂和TransbondTM光固化黏接剂均为美国3M公司产品;传统酸蚀用京津釉质粘合剂由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提供。方法:随机将20颗牙分为自酸蚀组和京津釉质组,每组10个牙齿,分别应用自酸蚀封闭剂+TransbondTM光固化黏接剂或京津釉质粘合剂黏接陶瓷托槽。主要观察指标:黏接托槽24h后,应用抗剪切测试仪分别测定两组的抗剪切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黏接剂残留量进行统计。结果:自酸蚀组平均抗剪切强度低于京津釉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自酸蚀组黏接剂残留量低于京津釉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酸蚀黏接黏接陶瓷托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且可适当降低其黏接强度,较易去除陶瓷托槽,从而减少对牙釉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