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下文效应在大学生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法对随机选取的唐山市3所高校的160名大学生单独进行实验处理,让被试对其所在组的照片上人物的面孔吸引力作出5维度等级评价,并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一般吸引力的异性面孔照片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x2=51.30,P<0.0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相貌评价过程中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x2=11.06,P<0.05).结论 大学生在评价面孔吸引力的过程中会受到上下文效应的影响.男性大学生在评价面孔吸引力的过程中比女性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上下文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面孔吸引力是近些年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面部的平均、协调、肤色、肤质以及人的年龄等因素对面孔吸引力的偏爱模式都会产生影响,而面孔吸引力对人们的择偶、抉择和合作等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适应性的反应,人们对于面孔的偏爱也与非适应性的大脑功能机制相关。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之下,一个有吸引力的面孔会增加其成功率。这就要求人们需要用更先进的技术,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面部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对面孔吸引力的偏爱总体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过程中N170效应与N170翻转效应。方法采用配伍组设计从潍坊潍柴社区退休职工中选取受试对象,刺激程序使用stim2软件编写,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脑电信号采集记录仪记录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CI组与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且MCI组非靶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01),潜伏期延长(P<0.05)。②MCI组和正常老年人均产生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结论 MCI患者存在早期面孔知觉加工障碍,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而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尚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4.
情绪面孔的识别能力是考察情商的一个重要指标,搜集不同人群对情绪面孔的觉察、加工等客观生理反应指标,考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对其的不同作用和影响,将加深对其社会认知机制的理解,有利于研究特殊人群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了解其社会功能以及对其进一步干预.本文从不同人群的情绪面孔识别研究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受虐指儿童期遭受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的伤害行为,该行为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以及自尊心等方面造成实际或潜在的危害[1]。鉴于对儿童受虐采用的可操作性定义不同使得儿童受虐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生率不一致,研究显示,儿童期虐待发生率高达94.6%,其中88.0%发生过躯体虐待[2]。近期一项关于我国儿童受虐率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儿童受虐率为54%(95%CI:42%~67%)[3]。受虐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对社交面孔的加工特点。 方法:招募3—6岁孤独症儿童59名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66名,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注视过程,比较两组儿童注视差异,计算孤独症儿童眼动注视指标与量表的相关性,以及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分类的准确率。 结果:①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更少地注视脸部、眼睛、嘴巴等社会信息丰富区域,而更多地注视背景、身体等社会信息贫乏区域;②孤独症儿童的注视时间与量表分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孤独症儿童的注视具有一定的偏侧性;③眼动注视时间可以提供较多的信息来区分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支持向量机(SVM)最高分类准确率为78.60%。 结论:孤独症儿童在面孔注视上存在缺陷;部分量表得分可以预测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SVM算法可以作为对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分类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一些疾病中,病人会出现类别特异性的识别和命名障碍,但有关名人面孔、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研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这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激活特点。方法采用SPM8软件进行脑功能图像分析,命名任务与基线任务采用t检验统计,然后进行群组分析,结果用MNI坐标表示,解剖位置用XJview8自动标记。结果名人面孔命名区主要位于双侧前颞叶包括海马和杏仁核,且存在左侧优势,同时还激活双侧颞下回三角部和盖部;命名动物主要激活左侧辅助运动区;而命名人造物主要激活左侧运动前区和右侧辅助运动区,三种任务均有双侧梭状回激活,但命名人造物激活区范围比其余两种任务都大。结论人、动物和人造物三种不同类型命名任务的脑定位存在差异,这提示在术中定位功能区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命名任务,以减少阴性刺激和术后永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心理弹性的受虐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加工特点。方法使用杨世昌儿童受虐筛查自编问卷从遵义市某小学筛选出90名被试,分为受虐儿童和非受虐儿童,再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将受虐和非受虐儿童再分别分为高、低心理弹性两组,然后让他们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心理弹性的人际协助可以正向预测受虐儿童对愉快面孔以及愤怒作为无效线索时的反应速度,而家庭支持维度可以正向预测非受虐儿童对愉快面孔的反应速度。结论尽管受虐儿童的家庭支持水平极低,但是家庭环境之外的人际协助可以预测受虐儿童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76名正常对照比较,同时作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患者组6种基本情绪认知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隔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情绪认知障碍与年龄、用药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及SAPS和SANS总评分无关,而受教育年限与情绪认知正确数和远隔错误数评分及多项不同情绪认知评分相关。SAPS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同时与惊、悲、怒情绪认知评分呈相关。SANS的注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并与某些症状相关,提示情绪认知障碍可能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陆雪松  周曙  陆兵勋  郑能韬  周宏珍  罗一峰  刘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03-803,804,805,T000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面孔表情识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简笔画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刺激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仪记录25例正常人和19例脑卒中患者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t检验数值采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脑卒中组对三种表情的反应时间为742.01±205.58ms,正确率为86.14%±10.06%;对照组的反应时间为678.93±150.88ms,正确率94.69%±6.17%。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反应操作正确率显著降低;统计参数映像结果显示,在面孔加工的早期阶段,即N170时段内的ERP成份波幅显著降低。结论:脑卒中患者在面孔表情早期加工阶段即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