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镧盐防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防龋的研究进展王小平刘蜀凡*袁诗芬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上海,200072)*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口腔科(长沙,410008)关键词;金属,稀土;龋齿;预防中图号R780.1稀土元素(La3+)为典型的金属元素,活泼性仅次于碱土金属,盐应...  相似文献   
2.
人甲胎蛋白异质体直接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  陈杞 《现代免疫学》1993,13(4):227-228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试剂建立直接固相系荧光免疫法检测人甲胎蛋白异质体。结果显示:竞争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的灵敏度为0.94ng/ml,双位点夹心法检测的灵敏度为0.3ng/ml,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1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急性低压缺氧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秀性的变化特点,为阐明低压缺氧作用下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机理及临床上特殊病例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选择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组。实验组动物于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率上升,至5000m,停留5hm,而后以20m/s的速率下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经心脏灌注硝酸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急性低压缺氧暴露5h后即刻,即可见颗粒通过大鼠脑皮质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沉积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细胞核膜上以及血管周围,弥漫性地分布于脑间质细胞间隙,并附着于神经细胞膜上,而对照组大鼠,颗粒仅滞留于大脑皮层的毛细血管腔内。结论:5000m以上低压缺氧连续暴露5h,可引起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可能在低压缺氧导致脑水肿的发生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确定临床上特殊病例的治疗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硝酸镧染毒大鼠肝脏中镧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剂量硝酸 [La(NO3) 3]的慢性毒性及在大鼠肝脏中的沉积情况。方法 连续用 0 1、0 2、2 0、10 0和 2 0 0mg kg的La(NO3) 3给大鼠灌胃 6个月后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 (TEM)、X射线微区分析 (XM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 MS)研究在大鼠肝脏中的沉积。结果  2 0 0mg kgLa(NO3) 3组肝细胞内电子密度高的致密体较多 ,大鼠肝脏中的含量 ( 3 890ng g蛋白 )与对照组 ( 3 0ng g蛋白 )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可进入到肝细胞内 ,并在动物肝脏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SD大鼠视网膜内皮素-1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分为5组,每组5只,除未经次声作用对照组外,余4组放入次声舱,经16 Hz、130 dB每日暴露2 h, 分别于1,7,14和21 d硝酸静脉灌注后处死动物, 取视网膜组织用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测超微结构改变和内皮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次生作用1d,内皮素表达在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次声作用后,内皮素主要表达在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和外颗粒层,外丛状层也有较弱的表达;而14d主要表达在外丛状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阳性表达加强。21d视网膜各层表达均减弱;随着次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表现由外向内的损害。电镜下,随次声暴露时间的延长,除7d外的渗入也逐渐加重,视网膜各层出现细胞水肿,细胞器肿胀,染色质浓缩边集,细胞变性坏死和细胞膜断裂和髓样等改变。结论:内皮素的表达与视网膜次声损伤部位相关,可能是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微核实验和彗星电泳实验评价氯化亚慢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性作用. [方法]将10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4个氯化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5个剂量组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溶液(0、10、20、50和100 mg/kg).每周染毒6次,连续染毒13周后,取小鼠外周血进行彗星实验及含量的测定,取小鼠骨髓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 [结果]染毒剂量达50 mg/kg时,彗星细胞的尾长及尾部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氯化染毒组血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的蓄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稀土元素可以在血液中蓄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化、FC、CP、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4种根管消毒剂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选取72个新鲜拔除的单根管前磨牙,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氯化组、FC组、CP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1个阴性对照组和1个阳性对照组,每组12个牙。所有牙清理根管后灭菌,除阴性对照组不感染细菌外,其余各组均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建模后,4个实验组分别在根管内放置氯化药液、FC、CP、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放置生理盐水,37℃、50 mL/L CO2培养箱内培养。分别于培养后3 d和7 d时,取各组根管内壁牙本质粉末用BHI培养基继续培养72 h,比浊仪检测各样本的浊度。结果:①药物处理第3天时,氯化组牙本质小管中残留菌量较阳性对照组少,但高于阴性对照组和FC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P<0.05),与C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药物处理第7天时,FC组、CP组、氢氧化钙丙二醇糊剂组和氯化组4种消毒剂牙本质小管内残留细菌量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内放置氯化药液7 d可有效抑制粪肠球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影响。方法原代细胞培养PDLFs,MTT法检测5种不同浓度氯化(1×10-3、1×10-4、1×10-5、1×10-6及1×10-7mol/L)对PDLFs增殖的影响。结果 1×10-3mol/L氯化的OD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P<0.01),其余4种浓度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1×10-3mol/L)的氯化对PDLFs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以氯化(LaCl3)和柠檬酸(LaCit)为代表性化合物, 对稀土在消化道内的物种存在形式及吸收转运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采用了人工胃液和肠液模拟体内消化道环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结果表明, 大于99.9%的La发生了沉淀。散射光粒度(DLS)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微粒的平均粒径由200 nm (孵育2 h)增大到600 nm左右(孵育24 h), 这表明微粒之间发生了聚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 稀土微粒的主要成分为稀土磷酸盐。为研究稀土在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 以LaCit (2或100 mg/kg/day)对小鼠灌胃给药7天, 取小肠的普通肠段和派氏结进行了ICP-MS分析。派氏结中的La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肠段, 这提示稀土微粒可能主要由派氏结上淋巴滤泡上皮中的M细胞吞噬转运。此外, 建立了Caco-2细胞单培养模型和 Caco-2/Raji B 细胞共培养模型分别模拟小肠上皮和滤泡上皮。结果显示, Caco-2/Raji B 细胞共培养模型转运的La含量显著高于Caco-2细胞单培养模型(大约60倍左右), 且 Caco-2 细胞单层透过的的量极低, 这说明M细胞是吸收转运磷酸的主要途径。以上结果表明氯化和柠檬酸在胃肠道主要以磷酸微粒形式通过M细胞进行转运吸收。本研究将为稀土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用炭片联合碳酸治疗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咀嚼片,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药用炭片,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和钙磷乘积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用炭片联合碳酸治疗血液透析高磷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