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8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14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570篇
内科学   71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464篇
外科学   1431篇
综合类   3358篇
预防医学   90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046篇
  8篇
中国医学   646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737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13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优良率分别为73.9%和92.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中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板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85-1887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180例,均接受静脉置管治疗,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流不畅、气胸、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外科治疗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特点,探讨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的患儿8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62例,平均年龄12.2(6.0,37.3)个月;体质量(11±5.4)kg;采用主动脉端端吻合术。Ⅱ组:18例,年龄18.7(8.5,35.7)个月;体质量10.8(7.4,14.2)kg;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观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以及诊断、主动脉狭窄段部位、狭窄段长度、狭窄段内径等分布,并记录术前、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峰值压差、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随访上下肢血压等一般情况。结果:I组主动脉狭窄段长度(9.93±4.8)mm,最狭窄处内径(2.84±0.49)mm,II组狭窄段长度15(10,20)mm,最狭窄处内径(3.33±0.59)mm,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9(6.6,16.4)h、ICU滞留时长37.2(20.6,70)h,II组分别是14.5(7.5,21.4)h、45.2(20,93.9)h,I组患儿带管时间更短(P<0.05); I组中并发乳糜胸1例,II组中并发左侧气胸1例,两组均未见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狭窄段较短的患者可行主动脉端端吻合,而狭窄段较长,且狭窄内径不过窄可以选择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57-1062
[目的]研究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中维持关节复位和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依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DE组)或锁骨钩板(HP组)固定,每组各15例,并跟踪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记录患者的X线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肩锁关节复位。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P=0.886 9,0.580 3,0.8228,0.100 3,0.706 2)及Constant-Murley评分(P=0.458 1,0.379 4,0.151 2,0.165 0,0.813 4)均没有明显差异。HP组的手术时间与DE组相比明显较短(P0.000 1),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却较高(P=0.017 6)。[结论]双Endobutton技术在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全脱位上具有与锁骨钩板相似的疗效,而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允许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1993年1月-2004年9月收治浮肩损伤患者8例,除2例行锁骨固定带固定外,其余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锁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同时行肩胛骨内固定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3.5d,术后6个月对患肩功能进行Constant评分判定疗效,并对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经过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的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但有2例患者在举重物时肩关节有轻度的疼痛,1例患侧上肢肌力较对侧稍减弱。术后6个月患肩功能Constant评分平均为93分。结论浮肩损伤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的不稳定性肩胛带损伤,在治疗方案上尚存争议。但对移位明显的浮肩损伤以及有伴发伤的浮肩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徐志红 《天津护理》2006,14(5):287-288
ICU经常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快速补液,金胃肠外营养(TPN)、CVP监测的主要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固定、不易污染税出或折断,床上发颈部活动影响小.但在临床应用中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及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导管异位使导管并发症的风险发生率增加、并在临床观察中造成某些假象,现将我院综合ICU近两年来发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6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8.
上肢     
12例开放性腋动脉损伤的诊治;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锁骨钩状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中的临床应用;钛弹力钉治疗儿童尺桡骨下1/3双骨折;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Herbert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及文献复习;尺桡骨中段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及并发症探讨;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Colles骨折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下尺桡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韩冰  吕伯南  张磊  张宏光 《中国医刊》2002,37(10):37-3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以来治疗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35例的疗效结果,其中各种搭桥手术治疗33例,经皮腔内扩张2例。结果:随记1-8年,32例疗效显著,2例改善,1例复发。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属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可导致脑缺血及脑卒中,多普勒超声和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首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配合康复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新方法。方法42例应用锁骨钩钢板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全部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2~46个月(平均15.6个月),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5.6岁。术后2d患肩按照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功能训练,最终随访按Lazzcano评价标准〔1〕评价治疗结果。结果42例患者术后X线检查均达到满意复位与固定,局部Lazzcano功能评定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6%。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配合术后完善的康复治疗,可得到非常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