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4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4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37篇
预防医学   282篇
药学   170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负担和危害最严重的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蠕虫口服药,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反复使用已超过40年,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自1996年起,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基金资助下,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和实验室,对血吸虫在吡喹酮药物的压力是否会产生抗药性、抗性虫株的生物学特性、抗性的检测、吡喹酮抗性的交叉抗药性及抗药性的预防和控制等科学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颇似脑胶质瘤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稻田性皮炎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振华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14):1120-1120
稻田性皮炎常发生于水田中劳动的农民,以春、夏农忙季节多发,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尾蚴皮炎.浸渍糜烂型皮炎多因在水田尤其是碱性水田中浸泡时间过长,使皮肤变软起皱,加之在插秧中不断地遭受机械性摩擦,从而使表皮擦破发生糜烂,其中水田的温度越高,越会诱发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消灭钉螺是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防止血吸虫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化学灭螺仍然是我国目前控制和消灭钉螺的主要手段。1953年发现五氯酚钠后,由于其易溶于水,使用方便,杀灭钉螺效果好,很快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杀螺剂[1]。但由于五氯酚钠对人、畜及  相似文献   
6.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血吸虫基因组计划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血吸虫基因信息被公开,对了解血吸虫的进化、血吸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血吸虫感染及致病的免疫机制等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基因信息是血吸虫研究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9.
用抗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多克隆抗体为捕捉抗体,抗虫卵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G2为标记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率为95.4%;检测正常人血清222份,11例假阳性,对17例肺吸虫病人和40例其他寄生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7%和2.5%;检测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人群622名和低感染区人群1099名,阳性率分别为22.5%和4.6%。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皮肤型童虫的体壁、腺体和消化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从尾蚴至皮肤型童虫转变过程,其体壁和钻腺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但头腺及消化道则未见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其相应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