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0篇
  2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方法。方法选取8具成人颅一颈椎标本,采用改良四柱式定位框架固定于枕颈,使颅-颈-肩形成统一刚体,保持空间位置恒定,CT薄层扫描获取枢椎三维定位信息,采用Aero—Tech立体定向手术规划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安全、可视化、个体化的虚拟置钉路径,反复虚拟演示验证钉道安全后,导向弓把持下置人导向钢针,复查CT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16个枢椎椎弓根置钉过程中,方向出现偏差(横突孔突破)1个,失败率为6.25%。结论目标椎弓根的容积三维重建、置钉路径可视化设计和虚拟演示,使操作过程简单、直观而精确,不需要线形和角性参数的测量;加上导向抓持装置提供的稳定性,使该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人体虚拟技术与创伤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人”(digital human)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结构数字化,在电脑屏幕上出现可以看得见的、能够调控的虚拟人体形态。进一步将人体功能性信息赋加到这个人体形态框架上,经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交叉融合,这个“数字人”将能模仿真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若设置有声音和力反馈的装置,还可以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因此,在媒体的报道中,又将数字人的部分研究工作,称之为“可视人”或“虚拟人”。“数字人”研究还是较新的科技领域。专门研讨科技发展前沿的“香山科学会议”,在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为中国数字人的研究,召开了第…  相似文献   
4.
前言 虚拟现实可以为受试者提供一个机会,使他自然地沉浸于综合有多种感觉信息的环境之中。这样的舞台本身可以用来在全方位的显示中产生自动知觉和空间定向障碍。 方法 用人的因素方法学来发展信息基础以冀在医学评定和治疗场景和任务排练场景中达到特定的行为目标。虚拟现实训练界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联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D患者79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联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ADAS-cog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ADAS-cog评分、FIM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FIM评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联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AD患者认知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患者病情,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立体视觉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成果,结合计算机立体显示技术,研究开发了双目成像法内窥镜立体显示技术。研究了双目成像法模型,设计出新型三维电子内窥镜的头端和视频系统,使医生能够观察到立体的内窥镜图像。  相似文献   
7.
印志鸿  周金海 《医学信息》2005,18(7):725-726
跨多个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认识虚拟现实技术、挖掘它的巨大能量将会使它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玲燕  杨鹏 《医学信息》2002,15(5):260-261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在医学方面。本文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外科手术、医学教育和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女性盆腔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虚拟现实(VR)环境下建立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女性盆腔CT扫描数据,在Dextroscope平台进行女性盆腔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研究.结果:在VR环境下成功重建出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该模型可在任意角度、任意平面清楚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及其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三维可视化女性盆腔数宁模型能够提供女性盆腔结构的虚拟解剖,为妇产科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个体化的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并为虚拟手术提供立体的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