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1-12
清代医家治病多注重体质 ,如石芾南 :“欲诊其人之病 ,须先辨其人之气质阴阳”(《医源》) ;如叶天士 :“凡论病先究体质、形色、脉象 ,以病乃外加于身也”(《临证指南医案·呕吐门叶案》) ;又如章虚谷 :“治病之要 ,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 ,而后方能调之使安”(《医门棒喝》) ;还有薛生白 :“拙见论病先究体质”、“凡看病必究体质 ,如通套混治”(《扫叶庄医案·卷二》)。如此看重体质 ,是治病求本之举。“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一切证候的产生都与体质息息相关 ,证候只是标 ,体质方为本。下面笔者从《扫叶庄医案…  相似文献   
2.
薛雪(生白)为清代著名医学家.《三家医案合刻》载有薛氏治疗久咳不愈的一经验方.近年来,笔者用此方稍事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干咳无痰为主要症状者,收效满意,今将粗浅体会就正于方家。1一般资料并观察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43~70岁,病程5年~32年,全部病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或伴有轻度肺气肿,以干咳无痰为主要症状。伴严重肺气肿、哮喘、肺心病者不在观察之列。2治疗方法基本方:沙参、玉竹、夜神(或莅警)、石取、杏仁、白扁豆。因原方无方名.故暂定名为薛雪润肺方。随症加减,伴咽、扁桃体炎加蒲公英…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诗人袁枚府上的厨师因瘟疫而死,将入殓之时被薛雪巧遇,认为可以救活,薛雪将自制一粒药丸令袁枚家人为其灌服,不久,厨师果然起死回生。薛氏自制丹药,治疗温病邪入心包,屡获良效。那时,薛雪与名医叶天士齐名,俱擅治温病,惟彼有相轻之嫌,常互相攻击。曾分别立起"扫叶庄"(意即扫除叶天士)与"踏雪斋"(意即脚踏薛雪)  相似文献   
4.
屈强 《光明中医》2010,25(4):570-572
<正>湿温是指夏秋雨湿季节感受湿热病邪,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见症的急性外感热病。湿温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晋王叔和《脉经》简略记载了湿温的病因证治。宋代朱  相似文献   
5.
《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经典著作。笔者查考了现知较早含有此书的9种清代书籍,得出如下结论:该书共35条正文,作者确为薛雪,且其书约撰于1731~1756年之间,名为《湿热论》。该书最早的载体为徐行《医学蒙求》,其次为舒松摩重刻之《医师秘笈》。此二书也成为以后《温热论》传本的主要来源。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载薛雪《湿热条辨》条文46条,其中所补11条出自陈平伯《温热病指南集》,乃陈氏补撰之文,非薛氏原著所有。  相似文献   
6.
清朝初年,江苏有叶天士、薛雪两位名医,同在一条街行医。叶天士(1667-1746年),本名叶桂、字香岩,吴县人,承家学行医,集众人之才,只要知某人有治病奇招,就会前去学习,历经17位老师的指导而最终自成一家,创立了温病学说,著有《温热论》、《医案存真》等。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原学文后从医,选辑《内经》,著《温热病》、《一瓢诗话》等。  相似文献   
7.
偶读《晚晴簃诗汇》,见到薛雪《东山逢徐灵胎》七律一首,诗云:相值东山下,相看鬓欲霜,年华共流转,意气独飞扬;四座惊瞻顾,连城且蕴藏,如余空说剑,无路扫梅枪。  相似文献   
8.
话说在苏州,与叶天士相邻有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医生,名叫薛雪薛雪对医学也很有研究,治病水平与叶天士不相上下。而且既懂医道,又擅诗文,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气。一时间薛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当地人戏称:“有病不找叶和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文献调查,为怀疑和否定《湿热条辨》系薛生白所著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