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林酸化学名(Z)-5-氟-2-甲基-1-「4-甲亚硫酰苯基)亚甲基」-1H-茚-3-乙酸,为非甾体解热镇痛新药。国产的工艺路线与国外不同,在溴化和格氏反应上有重大突破,与文献相比,总收率提高10%左右,经光谱(元素分析、紫外、红外、核磁、质谱)分析,并与国外对照品比较,图谱完全一致,确证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17FO3S。分子量为356.41,结构式如文内所示。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与目的:观察舒林酸的体内抗胃癌生长作用,并探讨舒林酸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BGC-823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舒林酸治疗组(12 mg kg)、舒林酸预防组(8 mg kg)、维生素C对照组(Vit C 20 mg k)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共4组,给予舒林酸干预;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移植瘤中COX-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舒林酸抑制胃癌种植瘤生长,舒林酸治疗组和舒林酸预防组的肿瘤体积从第2周开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直到第35 d实验结束时舒林酸组与2个对照组相比,种植瘤体积均保持被明显抑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舒林酸治疗组为11.6,舒林酸预防组为10.4,维生素c对照组为3.5,空白对照组为3.1,舒林酸组高于对照组(P<0.05);MVD值:舒林酸治疗组为5.4,舒林酸预防组为9.0,维生素C对照组为19.6,空白对照组为20.7,舒林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舒林酸组肿瘤组织COX-2蛋白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林酸在体内的抗胃癌效应显著,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舒林酸在防治小鼠大肠癌中对p53和 p21WAF1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发现长期应用舒林酸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人的结肠癌、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凋亡调控基因的观察,初步探讨舒林酸抗肿瘤作用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二甲肼诱发的小鼠实验性大肠癌动物模型,采用TUNEL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标记细胞凋亡、p53、p21阳性细胞,多阶段地动态观察诱癌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变化和舒林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密度随着病变加重而增加,p21阳性细胞密度升高趋势不明显,预防组、治疗组的p53和p21阳性率都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p53低于模型组(P<0.05),p21表达则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舒林酸可以通过上调p21的表达,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凋亡的影响,以及舒林酸作用后的该细胞基因表达谱改变.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舒林酸作用48 h、72 h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基因芯片法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LOVO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经舒林酸处理后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小体形成:经舒林酸0.6、0.9、1.2 mmo1/L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48h:4.2±1.04,4.26±0.28,7.51±2.09 vs 1.81±0.9l:72 h:6.21±0.56,7.48±1.45,10.40±1.30 vs 2.06±1.43:均P<0.05).与含有17101个cDNA的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O13条,其中178条为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82条,下调96条),占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17.87%.结论:舒林酸具有诱导LOVO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上调或下调某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舒林酸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近来被用于家族性息肉病的治疗。本文收集10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应用舒林酸治疗的51例家族性息肉病的资料,用Meta方法作分析。经舒林酸治疗者,其结直肠息肉的数量在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001)。提示舒林酸可用于家族性息肉病的治疗。国内尚未见有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7.
舒林酸对结肠腺癌HT-29细胞增殖调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舒林酸对结肠腺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舒林酸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舒林酸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结合DNA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舒林酸对HT-29细胞有无促凋亡作用。结果 舒林酸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比例降低,72h后,HT-29细胞凋亡分别上升至12.5^、15.4^和24.2  相似文献   
8.
快速HPLC法测定舒林酸血药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行舒林酸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等研究 ,建立该药的人血清中舒林酸HPLC微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加甲醇混旋后 ,置 - 2 0℃以进一步使血清蛋白凝聚 ,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 ;HPLC柱长度为 10 0mm ,填料为粒径 3μm的C18,流动相为醋酸盐缓冲液 -乙腈 -甲醇 (5 9∶12∶2 9) ,紫外检测波长为 32 8nm。结果 :在 0 0 5~ 12 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最低检测限为 0 0 4μg·mL-1,平均回收率为 96 5 %~10 1 3% (n =15 )。HPLC分离过程需时 12min ,舒林酸与其主要代谢物分离良好。用本方法测定了 8位志愿者口服 2 0 0mg舒林酸胶囊后的血药浓度 ,得到了合理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舒林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中残存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初步探讨舒林酸对FAP患者残存腺瘤的影响.方法:FAP患者口服舒林酸400 mg/d,12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直肠息肉的变化.以后根据患者结肠腺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舒林酸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肠镜,对残存息肉及其他病变进行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舒林酸治疗前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活检标本中,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0.8%,绒毛管状腺瘤占9.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42.1%,45.6%和12.3%.治疗后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9.8%,绒毛管状腺瘤占0.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55.8%,41.8%和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肠道中出现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其中约65%为腺瘤.结论:舒林酸长期维持治疗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残存腺瘤异型程度下降,绒毛管状腺瘤减少,而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可能是腺瘤消退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舒林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对肿瘤组织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油酸钠为稳定剂,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舒林酸纳米混悬剂,考察其粒径大小、分散指数、电位及颗粒形状,采用MTT比色法使用乳腺癌细胞MCF-7、4T1进行体外抗肿瘤药效评价,采用4T1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评价。结果舒林酸纳米粒形状为球形,分散指数值小于0.3,平均粒径为(264.1±2.9)nm。相比较于游离药物,纳米粒显著提高了舒林酸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MCF-7、4T1的IC50值分别为(22.1±4.6)、(19.2±1.2)μg/m L,体内抑瘤率为(35.4±18.8)%。结论将舒林酸制备成纳米粒后,拓宽了舒林酸的给药途径,显著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