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42篇
  免费   3842篇
  国内免费   4275篇
耳鼻咽喉   639篇
儿科学   630篇
妇产科学   653篇
基础医学   5012篇
口腔科学   1337篇
临床医学   11227篇
内科学   4507篇
皮肤病学   448篇
神经病学   1685篇
特种医学   26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10017篇
综合类   19297篇
预防医学   3144篇
眼科学   446篇
药学   6413篇
  157篇
中国医学   3065篇
肿瘤学   5165篇
  2024年   576篇
  2023年   1988篇
  2022年   2513篇
  2021年   2595篇
  2020年   2189篇
  2019年   2124篇
  2018年   1108篇
  2017年   1728篇
  2016年   2021篇
  2015年   2453篇
  2014年   3776篇
  2013年   3821篇
  2012年   4919篇
  2011年   5621篇
  2010年   4684篇
  2009年   4419篇
  2008年   5078篇
  2007年   4216篇
  2006年   3881篇
  2005年   3845篇
  2004年   2605篇
  2003年   2184篇
  2002年   1646篇
  2001年   1314篇
  2000年   995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489篇
  1996年   507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试验进行检查。pearman相关性分析TEG常用参数分别于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方程分析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Ⅰ(FIB)与TEG常用参数R时间无相关性(P>0.01),与K时间、Angle夹角、Ma、G值、综合凝血指数(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凝血因子Ⅷ与凝血因子Ⅸ与TEG常用所有参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其余凝血因子与TEG常用参数无相关性(P>0.01)。凝血象中APTT与R时间、K时间、Angle夹角、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553,r=0.259,r=-0.258,r=-0.398,P<0.01);TT与Ma、G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341,r=-0.321,P<0.01);PT与TEG常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1)。多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黏附和生长的影响,评估该材料用作心脏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底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将SF和CS组装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的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用ζ- 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材料的表征。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Fluc)双重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细胞,并接种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共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FM)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生物发光成像(BLI)及MTT比色法评估AD-MSCs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 XPS测定的结果提示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SEM观察可见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细胞在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增殖活跃,形态和生长状态良好。CFM、BLI及MTT比色法的结果提示细胞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后呈三维分布,增殖状态好。 结论 对纤维素纳米纤维用LBL进行改性后可明星促进AD-MSCs的三维生长,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是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括约肌间瘘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IFT治疗的5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6.10±12.60)min,术中出血量为(36.17±4.33)mL。术后24 h和第1周肛门疼痛评分(VAS)分别为(2.06±0.33)分和(1.31±0.21)分。创面愈合时间为(20.62±4.18)d,住院时间为(10.60±2.20)d。出院后均获12个月随访,其间仅发生1例因肛门漏气导致的肛门部分失禁,未发生肛门畸形等其他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92.31%(48/52)。结论 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8例)和非转移组(60例)。观察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基础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到达时间、增强强度和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强度、达峰时间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均P<0.05)。两组患者卵巢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ROI-C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00%(0/30),低于对照组的6.67%(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及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调控血红素氧合酶(HO-1)机制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研究。方法新西兰健康大白兔36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Blank组(正常大白兔)、Model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和Mir-21组(椎间盘退变大白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建模处理、外泌体提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检测、H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外泌体形态、对比分析HO-1蛋白阳性率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Mir-21、HO-1和BACH1在大白兔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大白兔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白兔退变髓核细胞凋亡能力情况。结果 Blank组HO-1蛋白阳性率为(62.23±4.1)%,细胞颗粒呈棕黄色,Model组的蛋白阳性率为(8.96±2.4)%,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蛋白阳性率为(42.38±3.46)%,细胞颗粒呈淡黄色,显著高于Model组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Mir-21、HO-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lank组(P0.05)。Model组的BACH1水平明显高于Blank组和Mir-21组(P0.05),Mir-21组的BACH1水平显著高于Blank组(P0.05);Blank组兔髓核内基质比较高,髓核细胞颜色较深,周边胞浆颜色较淡,Model组通过建模后髓核细胞消失,与Blank组相比基质密度比较低,髓核细胞难见(P0.05),Mir-21组通过Mir-21转染后,与Model组相比髓核内基质明显升高,密度染色加深,髓核细胞出现,并且染色加深(P0.05);Model组和Mir-21组的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低于Blank组(P0.05),Mir-21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高于Model组(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上调Mir-21,抑制BACH1来促进HO-1机制修复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对退变组织细胞具有促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