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0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74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06篇
内科学   2140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6465篇
预防医学   103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955篇
  35篇
中国医学   11558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914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242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030篇
  2008年   1259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1157篇
  2004年   1111篇
  2003年   1151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1049篇
  1999年   999篇
  1998年   1032篇
  1997年   991篇
  1996年   850篇
  1995年   672篇
  1994年   527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93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养阴化瘀汤及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饥不欲食中医症候评分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组织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肠上皮化生、腺体减少或萎缩以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养阴化瘀汤联合穴位贴敷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陈德良 《当代医学》2016,(6):130-131
目的 观察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的病理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51%)(P<0.05);实验组患者的炎症积分(0.98±0.34)分、活动性积分(1.02±0.34)分、肠生化积分(1.03±0.11)分、腺体减少积分(2.03±0.53)分以及异型增生积分(0.63±0.5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炎症积分(1.94±0.62)分、活动性积分(2.13±0.62)分、肠生化积分(1.85±0.35)分、腺体减少积分(1.46±0.68)分以及异型增生积分(1.73±0.57)分(P<0.05).结论 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存在优势,可能逆转胃黏膜肠化和异型增生。本研究分析舒肝益胃汤对PLGC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03-01—2019-05-31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PLG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舒肝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幽门螺杆菌(+)者加用三联疗法,3个月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结局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生活质量量表(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SF-36)评分为(81.39±15.38)分,高于对照组的(68.02±1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5,P<0.001。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结局量表(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评分为(83.81±10.02)分,高于对照组的(52.89±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3,P<0.001。结论舒肝益胃汤能有效改善PLGC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探讨在湿热中阻型胃炎治疗中使用清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西药治疗,干预:清中汤加减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湿热中阻型胃炎治疗中使用清中汤加减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治疗效果较好,应积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孙明明  李聪  史林 《陕西中医》2019,(2):260-26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很大,并可增加癌变风险。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对本病的特效疗法。中医中药对于本病及其合并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临床治疗前景良好。王庆国教授为中医肝胆脾胃病专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致肯定的成果并形成了其独特之优势。本文就王庆国教授对于本病的治疗经验及心得进行详细探究,归纳总结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辨证治疗理论与用药经验,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理论与经验,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本病提供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黄清脉冲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本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试验组加服垂黄清脉冲剂,疗程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并采集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NO浓度水平进行对比,用SPSS22.0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 < 0.05,P < 0.01),其中试验组显著程度尤为明显(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ensini积分、血清中TNF-α、NF-κB、IL-6、ICAM-1、VCAM-1、ET-1浓度水平降低,NO浓度水平升高趋势更明显(P < 0.01)。结论 垂黄清脉冲剂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证)在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通过降低炎症标志物TNF-α、NF-κB、IL-6、ICAM-1、VCAM-1的水平,减小ET-1/NO比值,从而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部分调控,以有效抑制或截断血管内皮的炎症级联反应过程,清除炎症损伤因素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