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仲Eucommia ulmoids Oliv.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下阴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历代炮炙方法很多,但沿用至今很少,缪希雍渭:“既识药矣,宜习修事。雷公炮制,固为大法,或有未尽,可以意通,必期躬亲,勿图苟且。”炮制为中医临床提供合格用药及中成药生产提供合格原料药,因此炮制必须达到临床使用要求,确保用药安全。现将历代对杜仲炮制方法和研究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童便的运用滥觞于神农氏,历代医家间有论及,至明代而达高潮,江苏名医缪希雍作为其中的主要代表,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对童便在临床应用、炮炙法特别是治疗急症方面作了丰富而独特的经验论述,承前启后,颇具特色.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4.
从净制、辅料、碎制等方面,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中药炮制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当今中药炮制存在药材净选不精、辅料使用不一、加工方法不当、炮制技术衰退、对传统炮制方法研究不足等问题。从中医用药特点、临床疗效提高两方面阐述了中药传统炮制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皖南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与常熟缪希雍、杞县张颐、吴县陈可大并列为我国明代四大名医。汪氏发明“新感温病”、以补“伏气温病”之不足,促进了明清温病学说的发展;首倡“营兼气血”的论点,尤重气血学说:外科倡言“治外必本于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缪希雍为明代医学家,其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据载,缪希雍为一位叫唐震山的耄耋长者看病。这位老人白发苍苍,形体消瘦,容颜憔悴。他对缪希雍说:“胸口闷,大便不畅。”缪希雍替他切脉察舌之后说:“你这个病是因血液枯槁引起的肠燥便秘,用肉苁蓉治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飞 《河南中医》2004,24(5):21-22
中风,又名卒中,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字仲淳)在前人论中风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在遣方用药上,独辟蹊径,颇获效验,现对其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缪希雍外感病论治重视阳明,认为“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化裁竹叶石膏汤,石膏为君,配以知母、麦冬,用药寒凉速解阳明邪热之余不忘处处顾及脾胃、固护津液;同时,加减配伍以治阳毒发斑、疟疾、痧疹,宗仲景之法而不拘泥古方,灵活变通,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缪希雍临证重视升降。对病之宜升者,多法东垣;对病之宜降者,则自出机杼,提出降气以降火的方法,并用苏子、枇杷叶等药组方,是其独到之处。缪氏独特的降气组方,值得文献和临床研究。并举运用降气组方治疗胃痞、面部潮红医案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介绍缪希雍、吴澄、张锡纯三家治疗脾阴虚的用药特色。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萃取精华予以阐述。结论:三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训。缪希雍采用"甘寒滋润益阴"之法治疗脾阴虚,重用甘剂,甘平、甘寒、甘酸合用,并少佐甘温升提脾气之品,鼓清阳,升脾气,共达治疗脾阴虚。吴澄从虚损出发,指出脾阴与脾阳的互生互济,倡导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的理脾阴法。还自制了有效方剂,使脾胃学说日趋完善。其所创的有效方剂、扶清阳与理脾阴的组方原则及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组剂,为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治虚损证开辟了蹊径。张锡纯提出"淡养脾阴"的观点,充实了"甘淡滋脾"的理论,食疗组方并尤以"粥"为剂者,既可治病,又能久用,顾护胃气,滋养脾阴,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