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3篇
  免费   1520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170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708篇
内科学   639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2180篇
特种医学   3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5661篇
预防医学   611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546篇
  40篇
中国医学   1754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526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170篇
  2012年   1589篇
  2011年   1671篇
  2010年   1396篇
  2009年   1454篇
  2008年   1687篇
  2007年   1576篇
  2006年   1533篇
  2005年   1566篇
  2004年   1317篇
  2003年   900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本研究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伴精神症状相关因素。1对象和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楚、能完成所有精神科测评的患者;其中240例患者因精神症状而请精神科会诊纳入研究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诊断为抑郁障碍88例(36.7%),焦虑障碍70例(29.2%),躯体化障碍37例(15.4%)、行为障碍26例(10.8%)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5d和10d后精神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性精神症状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8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对照原则,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知觉、记忆、思维、情感障碍等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AF高于对照组、BPRS低于对照组,MoCA、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略高于对照组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性精神病对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二者合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用药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长,难于治愈,且易复发而致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家属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护士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利用探视机会,认真宣传相关精神卫生知识、预防措施,让探视者了解精神病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因素,给患者更多的体谅、理解、关怀和爱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从探视前,中,后分别探讨探视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1病例
  患者,男性,31岁,无业。于1996年无诱因出现不自主扭头颈、点头、眨眼睛、歪嘴巴等动作,每天数十次,同时发出“哼哼”声,有时说脏话,无法自控,病情逐渐加重。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语乱,称“脑子里总有小人在讲话,不受自己控制”。经常发脾气,打骂父母,坚信父母联合外人来害自己,要用电褥子电死自己,故意让自己去医院看病是在害自己,扬言要杀死父母,冲动毁物,挥霍、乱花钱,多次无故外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年来,患者多处就诊,诊断“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先后服用氟哌啶醇片(最大剂量8 mg/d)、异丙嗪(最大剂量250 mg/d)、丙戊酸钠缓释片(最大剂量1.0 g/d)、奎硫平(最大剂量700 mg/d)及奥氮平(最大剂量15 mg/d)等治疗,抽动症状控制欠佳,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病情反复发作。自2012年12月3日逐渐换用阿立哌唑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 mg/d,4 d后加至20 mg/d,治疗16 d后抽动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症状亦随之缓解。  相似文献   
7.
陈梅  付丛会  沈志强  徐英  贾杰  吴毅 《临床荟萃》2020,35(4):357-361
目的 观察互动式歌唱表演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抑郁、精神行为症状及运动训练参与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60周岁AD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受试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运动训练,对照组接受被动性音乐治疗,研究组接受以互动歌唱为主的主动性音乐治疗,1次/d,每次1小时,每周训练5天,持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评分、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BEHAVE AD)评分、参与率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CSD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SDD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BEHAVE A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EHAVE AD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运动训练参与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歌唱表演可能对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抑郁和精神行为症状有着积极的疗效,同时对提高受试者运动训练的参与率可能有着更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6 1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1 241名(20.2%)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意念,250名(4.1%)在过去12个月里尝试自杀.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女性、不住校、独生子女、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情感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67,1.64,0.84,0.72,0.67,0.58,2.06,2.45,2.12,1.68,2.82,1.62);尝试自杀与女性、不住校、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躯体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2,2.25,0.52,0.49,0.47,1.79,2.17,1.97,1.94,3.14,1.66).结论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自杀意念较为普遍,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学生的自杀风险,以减少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1],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看管和操纵权利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伤害行为,分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5种类型[2].据报道,美国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达53%[3];我国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比例为47.1%,其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所占比例较高[4].在中学生样本中虐待比例高达78%[5].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在我国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能与我国对儿童虐待的预防措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需明确影响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并使用更好的预测方式即累积风险视角来识别和预测儿童虐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率很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部位,严重程度多达中重度以上,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归纳了躯体化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抑郁焦虑情绪、述情障碍等;阐述了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现状。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躯体化症状的深入探索和针对性有效管理,亟需开展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