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44篇
  免费   2568篇
  国内免费   978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2220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6181篇
内科学   1484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5592篇
特种医学   5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513篇
综合类   12241篇
预防医学   8078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5873篇
  73篇
中国医学   6128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993篇
  2022年   1191篇
  2021年   1272篇
  2020年   1038篇
  2019年   1130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958篇
  2016年   1146篇
  2015年   1373篇
  2014年   2636篇
  2013年   2502篇
  2012年   3351篇
  2011年   3480篇
  2010年   3094篇
  2009年   2942篇
  2008年   3215篇
  2007年   3088篇
  2006年   2849篇
  2005年   2797篇
  2004年   2297篇
  2003年   1715篇
  2002年   1093篇
  2001年   928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学龄前儿童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为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和儿童行为核对表对山东省菏泽市4所幼儿园22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 随着年级升高,学龄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得分呈上升趋势(F值分别为6.40和4.81,P值均<0.01),而内化问题得分则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7.65和5.46,P值均<0.01);学龄前儿童前测时的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对后测对应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56,0.49,P值均<0.01);前测同伴关系对后测内化问题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5).结论 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均表现出跨时间的稳定性,早期同伴关系和内化问题均能预测后期的对应行为.早期同伴关系能够预测后期内化问题,而早期内化问题无法预测后期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CES-D)调查情况分为糖尿病抑郁(DDM)组和糖尿病非抑郁(NDDM)组各79例,采用问卷的形式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前后患者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NDDM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为(78.4±3.3)分,高于DDM组的(52.7±4.1)分;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后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较教育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运动依从性的糖尿病患者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医患关系、并发症数量、住院次数、BMI、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有明显影响,且抑郁程度越重运动依从性越差。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抑郁症与不明原因胸痛间的关联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不明原因胸痛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5例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抑郁症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五羟色胺(5-HT)及外周血中的CD4+、CD8+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RP、IL-6、5-HT、CD4+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CD8+、抑郁症发生率(31.43%)、轻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抑郁症与不明原因胸痛存在一定相关性,推断可能与CRP、5-HT、IL-6等细胞因子有关,也可能与免疫抑制过程有关,在临床诊治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伴精神症状相关因素。1对象和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楚、能完成所有精神科测评的患者;其中240例患者因精神症状而请精神科会诊纳入研究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诊断为抑郁障碍88例(36.7%),焦虑障碍70例(29.2%),躯体化障碍37例(15.4%)、行为障碍26例(10.8%)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