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8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65篇
内科学   129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81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1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陆续报道,Brugada综合征(BS)患者发生室速/室颤(VT/Vf)的危险因素有自发性马鞍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男性、晕厥史、猝死幸存者、程控诱发VT/Vf者等。现研究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Tp-e)及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离散度(Tp-e离散度)是否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致心律失常事件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1月~2004年2月连续收治的29例BS及29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无症状性BS及9例症状性BS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给予程控刺激。于心电图上分别测定QT、QTc、QT离散度、QTp、Tp-e及Tp-e离散度。其中QTp指QRS波起点至T波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利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DSE,0~40 μg·Kg-1·min-1)检出冬眠心肌,之后成功复灌,处死动物,对心脏行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分别于模型制备前后、DSE期间及复灌后观察QTd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②模型制备成功后QTd较正常状态明显增加[(68.75±5.33)ms和(25.00±1.77)ms,P<0.05];复灌后明显降低[(35.62±3.47)ms和(68.75±5.33)ms,P<0.05],与正常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2±3.47)ms和(25.00±1.77)ms,P>0.05].③DSE期间QT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双相反应的变化趋势.④模型制备成功后的QTd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64,P<0.05).结论 ①.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QTd明显增加,早期有效复灌可降低QTd.②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呈现双相反应趋势.③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的QTd是反映冬眠心肌数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价值许美华1逢世敏1徐进亮2Q-T离散度(Q-Td)指心电图各导联面Q-T间期存在的差异,与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有关。Day等〔1〕研究表明,校正的Q-T间期(Q-Tc)及离散度(Q-Tcd)更能准确反映心肌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5.
1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预测心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细胞受损可导致心肌复极不均一性,通过对QTd变化的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可较好地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现将我院2000~2005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的住院患者的QTd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QT离散度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测量 3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好转前后及健康对照组QTd及QTc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以上三者的QTcd值分别为 (4 2 .45± 15 .39)ms,(32 .11± 12 .11)ms,(30 .2 5± 10 .2 0 )ms。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同时以QTd值≥ 5 0ms为界线时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监测QTcd值及当QTd值≥ 5 0ms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了11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离散度(QTd)与早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显示: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组之QTd均值显著长于未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组(87.5ms比53.2ms);QTd≥60ms组较之〈60ms组警告性心律失常、心室纤颤和猝死发生率亦显著增高。提示:QTd增加是AMI早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平  李玉 《心功能杂志》1997,9(3):160-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