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评价了喷砂、氢氟酸(HF)、氢氟酸处理后涂KH-570乙醇液等方法时国产GD光固化复合树脂以及进口VIVADENT复合树脂的修补效果.结果表明:9.6%HF处理国产树脂、喷砂处理进口树脂均获得最大的修补强度,HF KH-570处理方法虽为每种材料中之最小者,但与其它修补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瓷贴面是一项较成熟的修复技术,但临床并未开展,其主要原因是担心贴面脱落!贴面的脱落与临床设计、牙体预备、粘接技术、咬合习惯等均有关系,其中粘接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瓷贴面的粘接技术和要点给以详细的阐述。(1)瓷贴面的粘接类型:牙体预备为釉质(>80%),适用于改变颜色的氟斑牙、四环素牙、变色牙等;以及改变牙齿形态的修复。牙体预备中大量牙本质暴露,适用于牙体大面积缺损如冠折,龋坏等,以及不同牙位的多种瓷修复体联合修复(贴面、嵌体、部分冠、全冠等)。随着粘接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釉质粘接的传统瓷贴面在减少,混合粘接的新型瓷贴面逐渐增加。(2)瓷贴面的粘接机制:牙齿和贴面的表面处理;硅烷偶联剂的应用。(3)粘接系统的选择:酸蚀-冲洗型树脂水门汀与自酸蚀型树脂水门汀;光固化型树脂水门汀与双重固化型树脂水门汀。(4)临床操作步骤和要点:修复体和牙齿粘接面的表面处理;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用量对纳米SiO2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质量分数为1%、2%、3%、4%、5%的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将处理后的纳米SiO2按3%添加量与PMMA混合后制作标准模件,未经处理的为对照组,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硬度及摩擦磨耗测试。结果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2%和3%。结论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2种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均能提高树脂基托的机械强度,针对本实验所用的偶联剂及方法,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2%;钛酸酯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3%。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树脂粘结剂及不同组份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颗单根管离体牙去除牙冠经常规根管治疗和预备,粘固MATCHPOST玻璃纤维桩.将每颗牙根垂直牙长轴切割出3个3.0mm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根据涂布硅烷偶联剂的组份不同将离体牙随机均分为A组(双组份组)和B组(单组份组);根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托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色泽好,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因其韧性、硬度问题也存在容易折裂的不足.目的:对比两种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颗粒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硬度改变.方法:将两种偶联剂KH-570 和KH-502 改性的纳米SiO2颗粒按质量比3%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体中制成(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材料.实验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KH-570-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KH-502-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4 组.结果与结论:未经过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相比,其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硬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过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之间比较,其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显著增强(P<0.05),KH-502-SIO2/PMMA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硬度值显著大于与其他3 组(P<0.05).结果表明,把经过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颗粒添加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中制成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可使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硬度明显提高.而经过偶联剂KH-502 改性的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性能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金属表面处理对金属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纯钛试件根据不同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分成4组。A组:使用气动牙科喷砂机,垂直距离金属表面5 mm, 50μm Al_2O_3颗粒作为喷砂粉均匀喷砂30秒钟,流动水冲洗30秒,三用枪头吹干,涂布硅烷偶联剂。B组:使用气动牙科喷砂机,垂直距离金属表面5 mm, 50μm Al_2O_3颗粒作为喷砂粉均匀喷砂30秒钟,流动水冲洗30秒,三用枪头吹干。C组:涂布硅烷偶联剂。D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将40个金属托槽粘接于金属表面,测量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喷砂+偶联剂组粘结强度高于喷砂组以及偶联剂组以及空白组,喷砂组粘结强度高于偶联剂组以及空白组,偶联剂组粘结强度高于空白组。结论:喷砂与硅烷偶联剂联合应用处理金属表面可以与托槽达到良好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瓷表面处理方式对长石质可切削陶瓷的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切割好的32个瓷片分为四组:空白组,酸蚀组,硅烷偶联剂组,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组,每组依次与RelyX Unicem进行粘结,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其剪切强度,观察断面断裂模式。结果:联合组的粘结强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硅烷偶联剂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酸蚀组和空白组(P<0.05)。硅烷偶联剂组和联合组断裂模式多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结论: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应用可提高长石质可切削陶瓷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对瓷类修复体后崩瓷修补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横向的比较。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及体外实验比较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的效果。方法:①临床试验:将90例崩瓷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修补,分别采用树脂常规粘接、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3种崩瓷修补方法,对比3组1年后的修补成功率。②体外实验:将20个瓷试件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常规粘接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处理,检测两组剪切强度;将20个双层瓷试件均分为4组,其中3组黏结面分别进行喷砂、硅烷偶联剂、喷砂联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另1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黏结后检测各组试件拉伸强度。结果与结论:树脂常规粘接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组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37%,90%,100%。树脂常规粘接组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粘接组剪切强度分别为(13.978±0.343),(10.058±0.64) MP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对照组、喷砂组、硅烷偶联剂组、联合处理组的拉伸强度分别为(0.68±0.04),(1.00±0.02),(1.31±0.08),(1.09±0.04) k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表明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树脂粘接及邻面开口式部分冠崩瓷修补效果优于树脂常规粘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长石质可切削陶瓷作为全瓷材料中不可分割的一种,应用于牙科椅旁CAD/CAM系统,具有精确、快速、高效并且一次就诊等优点,其黏结效果与各种瓷表面处理方法息息相关。 目的:比较不同瓷表面处理对长石质可切削陶瓷的黏结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切割好的32个Vita MarkⅡ瓷片分为4组:空白组瓷表面无处理;酸蚀组Porcelain Etchant酸蚀40 s,流水冲洗1min后吹干;硅烷偶联剂组使用RelyX Ceramic Primer处理,1 min后吹干;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组按上述方法酸蚀后涂布硅烷偶联剂,1 min后吹干。每组依次与RelyX Unicem进行黏结。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其剪切强度,扫描电镜观察黏结界面。 结果与结论: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组的黏结强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余3组(P < 0.05),硅烷偶联剂组黏结强度显著高于酸蚀组与空白组(P < 0.05)。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组黏结界面最紧密。说明酸蚀和硅烷偶联剂联合应用可提高长石质可切削陶瓷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国内将硅烷偶联用于金属表面预处理的报道较少。 目的:对NaOH碱处理的钛片行硅烷化改性,观察硅烷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及细胞相容性。 方法:对制得的纯钛试件行NaOH碱处理,然后分别以8%,15%,33%浓度的KH-550硅烷偶联剂进行改性处理,以纯钛片和碱处理的钛片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处理钛片表面微观形貌,采用能谱仪分析改性处理钛片表面的成分。将纯钛片、碱处理的钛片及不同浓度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的钛片分别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的形态及黏附。 结果与结论:硅烷膜由许多呈脑浆状的小片构成,排列紧密,主要由C、N、O、Si等元素组成。当硅烷溶液浓度为8%时,钛表面难以形成较完整的硅烷膜;当硅烷溶液浓度为15%时,钛表面形成的硅烷膜表面较8%浓度组钛表面相对较完整,但可仍见有较多裂纹,难以形成致密的硅烷膜;当硅烷溶液浓度为33%时,纯钛表面能形成致密的硅烷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3%浓度硅烷膜处理后钛基体上的黏附情况明显优于纯钛、碱处理钛片及8%,15%浓度硅烷膜处理后的钛片。说明33%硅烷化改性纯钛表面硅烷膜较完整,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活性层表面的黏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