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RP-HPLC方法对紫苏油及其习用品白苏油、野苏油甘油酯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HPLC分析油脂也为中药材真伪鉴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RP-HPLC用于紫苏油及其习用品白苏油、野苏油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凯  丁霄霖  张新颖  金维鸿 《中草药》1998,29(3):189-190
本文采用RP-HPLC方法对紫苏油及其习用品白苏油、野苏油甘油酯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HPLC分析油脂也为中药材真伪鉴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朱林茂 《中草药》1992,23(2):90-9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和抑菌的活性。方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选取几种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认定40种化合物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8.46%,含量最多的5种化合物分别为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紫苏酮、戊基苯酚、石竹烯、芳樟醇,分别占到了18.22%、18.15%、17.31%、14.78%、7.68%,白苏叶挥发油对4中菌的活性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效果最大。结论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拟白苏汤预防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白苏汤预防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白苏汤(党参、黄芪、当归、黄精、何首乌、熟地、川芎等)预防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24例;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鲨肝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为63.2%。提示:本方法能增强机体免度功能改善骨髓造血,达到升白细胞目的。具有补肾健脾,补益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闽产白苏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文群  陈忠 《海峡药学》2001,13(3):76-77
对中药白苏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含量为46.60%,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63.191%),亚油酸(18.326%),油酸(11.369%),总量达92.886%,此外,从种子中测定了18种氨基酸,2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白苏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种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8.
白苏挥发油的化学研究和三个呋喃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 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 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 [3.1.1] 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 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 μL/mL。结论 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的紫苏叶和白苏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紫苏叶和白苏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柱:Welch RP-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39∶6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8℃。结果:双紫苏叶和单紫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从5~7月逐渐下降,从7~8月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8~10月含量又依次下降;白苏叶中迷迭香酸含量从5~8月逐渐升高并在8月达到最高,8~10月含量又依次下降。结论:双紫苏叶、单紫苏叶和白苏叶的最佳采收期均为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