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9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13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2-43病毒E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登革2型病毒43株(D2—43)的E基因,探索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建立DNA改组筛选平台的可行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D2-43的E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T载体后,再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I,于酿酒酵母EBY100中利用半乳糖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FACS进行检测。结果:酵母表面展示产物可与D2-43的腹水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在半乳糖诱导后24h,展示E蛋白的酵母细胞百分数达22.07%。结论:本研究为建立基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DNA改组筛选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卫  秦鄂德  张文炳 《人民军医》2003,46(12):725-726
登革热 (denguefever ,DF)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虫媒病毒传染性疾病 ,估计每年有 1亿例感染[1] 。它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引起的 ,以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为其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 ,伴眼眶后痛、出疹、胃肠道症状、肌痛和骨痛。有时骨痛相当强烈 ,因此登革热也称为“断骨热”。登革热的严重形式包括登革出血热 (denguehaemorrhagic ,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engueshocksyndrome ,DSS)DF的病死率很低 ,而DHF或DSS的病死率通常为 5 % ,如治疗不及时可高达 30 %~ 4 0 %。对登革热尚无针对性的治…  相似文献   
3.
以浓度为4×10~8TCID_(50)/ml和4×10~5TCID_(50)/ml的病毒液经口感染,4×10~8TCID_(50)/ml和4×10~2TCID_(50)/ml病毒液经胸接种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结果表明1、脑和神经节感染率相同,2、神经系统对病毒敏感性较涎腺高。  相似文献   
4.
贵州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贵州省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EN)易感性的研究。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5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取羽化后3~5日龄期的贵州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用不同型别的DEN分别经口连续感染3d,于首次感染后的4、7、10、14d收集感染成蚊标本;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抗原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同时感染白纹伊蚊海南株作为对照。结果 DEN1-4型国际参考株感染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其感染比率分别为12/15、12/15、8/15和13/15。结论 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对DEN1-4型国际参考株普遍易感,表明贵州省具备引起登革热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登革病毒2型NS1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登革病毒 2型 (denguevirus2 ,DV2 )非结构蛋白 (non structrulprotein 1,NS1)为靶基因 ,构建DV2 NS1的候选DNA疫苗 ;并探讨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 将登革病毒 2型NS1 NS2a基因片段克隆至含AG强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XN2上 ,构建成重组体pCXN2 NS1 NS2a。在体外将重组质粒转染Cos 7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空质粒和重组质粒 ,进行动物免疫实验。结果 重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表达NS1蛋白。免疫接种小鼠后可诱发机体产生针对NS1蛋白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末次免疫前已有抗体产生 ,4周后达高峰。抗体依赖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comple ment mediatedcytolysis,ADCC)试验结果显示产生的抗体在体外具有特异的杀细胞作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DNA免疫鼠CD4 + 、CD8+ 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与注射空载体pCXN2的阴性鼠相比 ,CD4 + 、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 (P <0 .0 1)。动物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 ,当用致死剂量登革病毒攻击免疫鼠时 ,有 6 6 .6 %的免疫鼠受到保护。结论 NS1 NS2a基因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以诱  相似文献   
6.
登革病毒甲基纤维素微量蚀斑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登革病毒甲基纤维素微量蚀斑技术。方法将4株登革病毒接种于C6/36细胞内,5-7d后染色,观察蚀斑情况并计数。将测得值与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测定结果比较。结果登革病毒甲基纤维素微量蚀斑技术重复性好,比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法敏感。结论甲基纤维素徽量蚀斑技术可靠易行,可用于登革病毒滴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日趋成熟,单克隆抗体研发领域进展迅速,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继传统药物之后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重要利器。本文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进展出发,在综述单克隆抗体筛选制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述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提要登革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的一个成员,其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研究发现,病毒抗原中既存在有中和性抗原表位,又有免疫增强抗原表位。本文阐述了登革病毒主要抗原E蛋白的表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实用的扩增登革病毒大片段基因的方法。方法:用登革2 型新几内亚 C 株( D V2 , N G C 株)的核酸( R N A) 为模板,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 病毒和其变性液的量以及c D N A 的浓度等)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并对扩增的目的基因用巢式 P C R 进行了鉴定。结果:用大量的或小量的登革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 R N A 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扩增出大片段 N S3 基因。结论:小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法较大量登革病毒提取 R N A 扩增大片段 N S3 基因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ViPR网站下载部分代表性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病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