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466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649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34篇
  6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对32例患者的36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20颗患牙,距离<3.0mm)和B组(16颗患牙,3.0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7.78%。A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B组术后50.00%出现Ⅰ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临床中因外伤致冠折、龋病致使前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病例较常见。鉴于前牙在功能和美观方面的重要性,铸造核桩冠作为一种修复体,在口腔临床修复中已被广泛应用。现将72例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 5岁。因前牙“地包天”来诊。检查:全身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牙式:乳牙列。51、52、53、54、55、61、62、63、64、65、71、72、73、74、75、81、82、83、84、85。其中: 71、72、73、81、82、83反牙合,深覆牙合Ⅲ°,反覆盖 1mm,中线不偏, 61低于牙合平面, 64牙冠萌出,高出牙龈缘 2mm。低于牙合平面, 65牙冠大部分萌出,齐于龈缘。X线示: 61、64、65继承恒牙胚存在, 24、25牙胚重叠影, 64、65牙根短小。诊断:前牙反牙合; 61、64、65低位乳牙。处理:制作下前牙斜面导板进行前牙反牙合矫治。低位乳牙又称乳牙下沉,或乳牙黏连,常指乳牙牙根…  相似文献   
7.
正常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有独特的外形特征 ,尤其上颌第一磨牙 ,其牙冠外形和牙根数目都比较恒定。然而 ,笔者最近发现 1例 ,患者的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左侧第二磨牙牙冠及牙合面形态与常见的同名牙有明显差异 ,且牙根数目均为4个。笔者观察其牙冠牙合面形态与牙根数目可能有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2年8月~2004年7月共收治分娩产妇1358人,其中新生儿合并舌系带过短者79人,占同期新生儿总数的3.8%,对其施行简易延长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26岁,因左侧上颌后牙嵌塞食物10年余,于2008-05-15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身体发育正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Ⅰ期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行趾甲延长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趾甲延长方法对9例(男7,女2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趾甲延长术,其中拇指8例,食指1例.年龄18~46岁,平均25岁.在再造指距甲根皮缘5 mm处,去除1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2 mm,宽度与趾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换敷料逐渐愈合.再造的拇(手)指全部成活,可延长趾甲2~3 mm,改善了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无指甲生长畸形发生.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趾甲外形较好.结论:在第2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中应用Ⅰ期趾甲延长术,使趾甲从短小向纵向延长,缩小手指甲与足趾甲之间差异,能改善再造拇(手)指甲外形,且不影响再造指的活动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