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下淤血是临床外伤科多发病、常见病,尤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笔者1999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回形针烧炽红后迅速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甲下淤血12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乃《伤寒论》方。《伤寒论》第118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有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组成。是仲师为太阳病因误治而损伤心阳、心神被劫出现烦躁不安等证而设。余在临证中.不囿于因烧针而出现的变证;  相似文献   
3.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人人体一定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以下介绍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火针治疗疾病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烧针加中药治疗宫体癌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慧 《新中医》1989,21(3):31-32
宫体癌,目前西医以手术、化疗、放疗的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中、晚期病者则无济于事。作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烧针加服中药治疗三例确诊为宫体癌患者,疗效满意,病者经追访至今已3~7年生活如常。)  相似文献   
5.
火针烧针方法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56-57
关于火针的烧针,历代医家共通的认识则是如《针灸聚英》所言“烧针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反损于人,不能去病。”但对于具体的烧针方式即便是在《针灸聚英》中也仅提到“烧时令针头低下”之一简短论述。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所要达到的“红、稳、准、快”的条件中,“红”与“快”均与烧针的方式密切相关。要保证达到这两项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的体位而采用不同的烧针方式。  由于病情不同,对进针的深度要求有异,相应的决定着需烧红针体的长度,也就是说,要令进入穴位组织部份的针体达到“红”的标准。火针按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赵伟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24-24
火针深刺时针体被烧红的部分需足够长。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烧针需在此层进行。但外焰存在着界距不相等的左右界距与上下界距,且左右界距小于上下界距。如果浅刺,需烧红针体部分不长,可以在左右界距内烧针,称平烧。如果需要深刺,则应在上下界距间进行烧针,唐氏将之称为斜烧。但斜烧存在比水平烧针易烫手的缺点。为了解决平烧界距短的问题,笔者对酒精灯进行了两项革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寻常疣为临床常见皮肤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手,足,指,(趾),头部和面部。皮损为针头至豆大灰色或正常肤色角质突起,表面粗糙或刺状,孤立,散在。部份病人有搔痒或压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围刺并烧针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各种因素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失调,引起关节区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区弹响等的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且易于反复。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整脊法为主配合烧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4~62岁;病程1 d~2年;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6例。1.2分组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齐刺配合烧针柄法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发作期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予齐刺联合烧针柄法以及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