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8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9,(7)
目的制备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后进行表征,并考察滑石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对其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后,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然后,考察5种辅料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堆密度、振实密度)、溶出度、湿度参数(吸湿加速度、平衡吸湿率)的影响。结果药物与载体之间无相互作用,并且前者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滑石粉和糊精增加了冻干粉流动性,阻湿效果良好。结论不同辅料对黄芩总黄酮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粉体学性质和吸湿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炉甘石洗剂是医院制剂室经常配制的临床用药,该药是典型的混悬剂。稳定性是反映混悬剂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在配制中发现,用软皂助悬时,若对软皂液作加热处理、调整加入混研的次序均能影响该药稳定性。关于软皂液的热处理与加入混研次序能影响炉甘石洗剂质量的实验未见报道,现就此作了比较性实验,为提高和评价该制剂的配制质量,制订合理的配制工艺程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脓疱疮是由化脓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局部外涂抗菌素软膏,但软膏基质阻碍了抗菌素药物不易与皮损部位接触而降低其抗菌、消炎的效应。为此,我们研制了脓疱灵混悬剂,经临床试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5.
陈永顺  李静  蒋建平  梁建梅  杨斌  贾晓栋 《中成药》2023,(10):3180-3186
目的 制备叶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白蛋白浓度、吐温-80浓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态,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溶解度、体外溶出、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叶黄素、物理混合物、叶黄素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5、15、30、45、60、90、120、240、360、480 min采血,HPLC法测定叶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叶黄素用量30 mg,白蛋白浓度1.5%,吐温-80浓度0.75%,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8次。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08.71±9.26)nm, PDI为0.114±0.017,Zeta电位为-(23.15±1.60)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混悬剂中。纳米混悬剂溶解度相较于原料药增加至46.12倍,36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90 d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max缩短(P<0....  相似文献   
6.
曲马多药树脂速释混悬剂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掩盖盐酸曲马多的苦味 ,并达到迅速镇痛的目的 ,利用盐酸曲马多与离子交换树脂结合制成药物树脂的制备方法 ,进行了曲马多药树脂速释混悬剂的研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该制备方法简单 ,研制出的曲马多药树脂速释混悬剂稳定、口味好、释放迅速  相似文献   
7.
我院应用磺胺嘧啶混悬剂治疗小儿咳嗽,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现将其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叶 《肝博士》2014,(3):53-53
正药品与冰箱似乎是牛马不相及的两种东西。但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家中保存的种种药品和食物一样,有一部分是会变质失效的。人在误食了以后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可造成中毒。所以最好方法把它们也请进冰箱。可每种药品的存放条件并不相同,有些应该放进冰箱,有些却又不能放或者不需要放,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纳米混悬剂(tetrahydropalmatine nanosuspension,THP-NS),对其形态和晶型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和制剂稳定性。方法以25 mL螺口玻璃瓶作为研磨室,以磁力搅拌装置作为动力来源,构建微型化介质研磨设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THP-NS的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优选,得到最佳制备处方:延胡索乙素固定为0.8 g,羟丙甲纤维素E5(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E5,HPMC-E5)40 m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10 mg作为THP-NS的稳定剂联合使用,蒸馏水0.01 L;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中的研磨介质体积、研磨转速以及研磨时间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磨介质体积为10 mL,研磨转速为1 600 r·min~(-1),研磨时间为4 h。结果以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3批THP-NS样品的粒径均在200 nm左右,多分散度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均小于0.2,在稳定性考察中其平均粒径波动也均在30 nm内;而在其体外溶出考察中,THP-NS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5 min即可溶出(95.91±2.09)%,体外溶出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的粗混悬液。结论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THP-NS,为NS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淼  何瑶 《中国药师》2018,(7):1167-1171
摘 要 目的: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分布作为评价指标,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利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考察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的外观、微观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比较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与市售卡巴他赛注射液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最优制备工艺为:850 bar均质压力下均质处理6次,制备的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在扫描电镜下呈大小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208.6±33.6)nm,PdI为(0.179±0.015),Zeta电位为(-32.4±0.3)mV,将卡巴他赛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工艺简单易行,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能够加快药物释放,提高药物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