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电图对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480.8±255.9μV)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肌肉(P<0.01)。刺激L4脊神经后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00μV,其中在股四头肌(305.2±131.5μV)、胫骨前肌(340.2±310.4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在股二头肌(142.4±144.7μV)、腓肠肌(138.2±127.6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刺激L5脊神经后根,于股二头肌(377.5±264.4μV)、腓肠肌(168.4±126.7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其它各肌群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后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可作为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分析97例DPN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DPN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3个参数。结果:①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59%)最多见、其次为疼痛(42%)。②患者组NCV、远端波幅值低于对照组,远端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两组3个参数比较,除腓总神经远端波幅、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正中、尺、腓肠神经远端潜伏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PN患者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和疼痛最多见;②检测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能较早发现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相关肌肉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确诊为单侧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双侧腘窝上缘用磁刺激坐骨神经,同心圆针电极插入双侧足部各筋膜间隙内相应的肌肉中,记录各自MEP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并计算其比值,分析该比值与足筋膜间隙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足部各筋膜间隙内相应的肌肉磁刺激MEP先正后负,潜伏期相对恒定,但波幅不够稳定;当间隙内压大于30mmHg时,间隙内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明显延长,为健侧的(1.9l±0.23)倍.统计学分析显示,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与磁刺激MEP波幅比值降低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相应肌肉MEP潜伏期比值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磁刺激MEP作为诊断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俸曦  王艳 《四川医学》1999,20(1):44-45
本文报告67例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ERP)音调刺激P300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初步统计了不同年龄段P300的正常值,并测得P300潜伏期、波幅随着年龄的增加则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而与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等,此项研究结果可作为不同年龄段智能障碍的判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声轨迹标定大肠经体表线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们又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技术,首次具备了准确标定经络体表线路的手段,对大肠经检测的结果,有四点新发现:①发现三间至阳溪段线路的双线并行线路,由三间分支到阳溪相合;②发现巨骨到天鼎段线路,是由巨骨分为前后二支。前支经缺盆到天鼎,后支由巨骨交会秉风、大椎,绕颈到天鼎与前支会合;③发现扶突到迎香段线路,是由扶突直上,到下颌角前约1.0cm上行,呈弧形弯曲到对侧,经对侧禾到对侧迎香;④发现肺经与大肠经的衔接是由列缺到阳溪与大肠经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月经相关经脉的声传导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通过经络输声疗法对82例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的观察,以验证经络输声疗法对经络的调整作用。将82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3个频率治疗,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果表明:经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痛经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月经血色、血量、血块趋于正常;总有效率为96.43%;对虚实证均有效,但其输声频率的选择有差异。说明经络输声疗法对经络有疏通、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经络输声能改变原发性痛经相关经脉的声传导状态,治疗后经络导声恢复正常,证实了经络输声对经络的调整作用。从客观上显示了有关经络的病理及愈复变化。此项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受试前、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N75P100波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双眼P100波潜伏期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均无显著改变;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右眼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是(7.50±3.08)μV、(8.05±4.99)μV,与受试前(10.61±4.32)μ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眼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是(8.29±3.32)μV、(6.47±3.66)μV,与受试前(10.16±4.13)μV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75波在各空间频率下潜伏期有所改变,而波幅无明显改变,右眼在高空间频率及中空间频率下、左眼在低空间频率下,潜伏期随时间进展均发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头低位卧床状态下可导致视觉诱发电位改变,影响正常人的精细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刺激声强(90dB SPL)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Ⅰ、波Ⅲ、波Ⅴ的波幅测量方法。方法11只(22耳)2-3月龄白毛雌豚鼠,初测听力正常,测量短声(Click)、短纯音(4k、8k、12k、16k、24k、32kHz)下的听性脑干反应,记录反应阈及90dB SPL刺激声强下的基线高度、波Ⅰ、波Ⅲ、波Ⅴ的潜伏期、波间期、波峰高度、波谷高度,比较波幅的两种测量方法,即波峰-基线和波峰-波谷在90dB SPL刺激声强下,波Ⅰ、Ⅲ、Ⅴ两种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并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下波Ⅰ波幅与Ⅰ/Ⅴ波幅比的稳定性。结果 90dB SPL声强下ABR波Ⅰ、波Ⅲ、波Ⅴ的波幅两种测量方法,波峰至基线比波峰至波谷所得的数据更集中,离散程度更小;两种方法的波Ⅰ波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Ⅰ/Ⅴ波幅比。结论在豚鼠中,使用波峰-基线的幅度测量方法得到的最高刺激声强下的ABR波Ⅰ、波Ⅲ、波Ⅴ波幅更稳定;在正常豚鼠中判断波Ⅰ波幅有无下降,直接通过比较波Ⅰ波幅,比通过Ⅰ/Ⅴ波幅比的变异度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甲亢性及非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病人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2倒周期性瘫痪(PP)病人分成甲亢性PP(TPP)23例及非甲亢性PP(非TPP)19例两组,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皮肤交感反应(SSR)测定,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TPP组EMG异常16例(69.6%),TPP组为15例(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CV、SSR潜伏期和波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PP病人伴有明显的肌电图异常,神经传导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8年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癫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拉莫三嗪使用剂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拉莫三嗪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100 mg/d,维持10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50 mg/d,维持5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7.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300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能达到很好的疗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功能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