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0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明 《天津中医药》2004,21(6):447-448
栗锦迁教授早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行岐黄之术四十余载,经验丰富,技艺独到。现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学术上栗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强调对经方的理解和应用。犹擅心系疾病的治疗。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栗锦迁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学验俱丰,善用经方。笔者记录栗教授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配合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肃肺化痰、温补脾肾治疗胃痞、吐酸、泄泻,旨在总结其辨证用药思维,传播其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家大多将激素依赖性皮炎归于"中药毒"范畴,认为激素类药物属辛温燥热之品,使用日久毒热郁于肌肤,灼伤血管,迫血妄行,发于肌肤则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毒热灼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并有紧绷感,在治疗时多以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为基本治法。栗教授作为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临证五十余载,诊疗经验极其丰富,栗教授从和解少阳法入手,以疏肝为主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栗锦迁教授(1941-),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现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兼任天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2003年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达40余年,长于以益气温阳、健脾化痰、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法治疗内科心系疾病及相关疑难病症.对舌诊、脉诊的运用颇有见解,在临床工作中,对大黄、附子的量效关系深有研究,精于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栗锦迁教授从医40余年,善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证,疗效卓著。在临床上尤擅用黄芪,黄芪质轻气薄,为补气药之长,古人谓之性味甘温,气薄味厚,可升可降,既是皮表之药,又是中州之药,还可补肾脏元气,可见应用范围之广。栗师认为其核心在于益气升阳。黄芪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是补脾肺之气的要药。栗师认为其可广泛用于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心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等诸多气虚之症。尤其对病位偏于表,病性偏于虚、偏于寒者,用之得当往往效如桴鼓。现将有关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用药模式、关联性,并得到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新处方。[结果]通过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得到胸痹病机关键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并涉及其余四脏,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多以相互搏结为患,常用治法为行气止痛、化痰除痹、活血化瘀、补气生血等,得到常用药对及11个新处方。[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能进一步为研究胸痹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及新药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和启示,也为临床或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栗锦迁教授运用黄芪组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栗锦迁教授临证、科研、教学近50载,学验俱丰,疏方精巧,屡起沉疴,以治疗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见长。笔者有幸作为其第4批全国中医师承的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侍诊,获益颇多。今不揣浅陋,兹将其运用黄芪的经验简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嘉蕾  苏明 《天津中医药》2017,34(11):742-744
[目的]分析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入选的15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栗锦迁降糖方,分析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栗锦迁降糖方联合西药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10.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为经方苓桂剂之首,对脾阳虚弱、水气所生的心悸,眩晕,喘咳,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诸多证侯均有一定效果。栗锦迁教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包括胸痹、便秘和口咸等。文章选择数例典型病例阐述栗锦迁教授应用苓桂术甘汤的运用经验和理论探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