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1610年,卒于1674年。就学于名医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业医数十年,致力于研究、注解经典著作,著述甚丰。其中即有广为世人流传的《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  相似文献   
2.
杞子为茄科植枸物枸杞的成熟果实,以宁夏枸杞最为有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日常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之品,现对其日常服用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嚼服枸杞子有鲜品与干品之别,一般市面上以干品居多。因其味甘甜,口感适宜,嚼服是常见的食用方法。但枸杞子作为滋补之品不能过量食用。每日用量应不超过30克。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载有枸杞子“生啖”的食用方法。相较于干品鲜枸杞子富含汁液,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本草学传入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考证,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王仁携(论语)、(千字文)去日本时,随行的医家就带去了中国的本草典籍。齐陶弘景(公元452—536年)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在七世纪初传到日本。尔后,唐代苏敬在陶氏集注的基础上增修《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公元713年(天平3年)日本就有了此书的抄本,这是由当时的遣唐使从中国带回日本的。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是由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隐庵)汇集其门人,历时五年之久,共同创作而成。笔者今对《集注》所引《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辑录,以便我们从侧面了解和把握《集注》的注释体例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们每天的膳食中自然离不了蔬菜,它不仅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也是保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新鲜蔬菜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革纲目》一书中,把谷、果、菜与革、木分列为药用植物的五个部分。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将“果蔬米食”列为药物的一个种类专门加以论述。由此可见,蔬菜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有论述。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是由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隐庵)汇集其门人,历时五年之久,共同创作而成。笔者今对《集注》所引《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辑录,以便我们从侧面了解和把握《集注》的注释体例特点。一、直引1.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集注》引注:《金匮要略》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治第一》)2.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素问·生…  相似文献   
7.
苏桂云  刘颖 《首都医药》2011,18(7):53-53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后历代本草对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等均有简要描述,其中,《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都有关于白及的描述。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伤咳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烫火烧伤和手足皲裂等病症。  相似文献   
8.
浮萍原称"水萍"。"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温热,而萍之质不沉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情而须发自长矣"。此段话出自于《本草经疏》。许多专家对浮萍的药用历史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本草经集注》首次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所载的美容中药进行了注释,便于认识和临床应用。从品种、产地、修治、植物形态、中药形态、质量鉴别、扩大应用、使用方法及注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初步探讨了《本草经集注》对中医药美容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34(2):367-367
<正>陶弘景(452年或456年至536年),南朝齐国、梁国间丹阳秣陵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医学家、道教思想家。初仕齐,拜右卫殿中将军。入梁后,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位于江苏句容县东南,本名句曲山,汉茅盈与其弟固衷,得道成仙于此,世称三茅真君,因名其山为茅山,亦称三茅山,陶弘景亦隐于此)。撰真诰二十卷,梁武帝萧衍礼聘不出,赐以鹿皮巾,号贞白先生。国家每有大事,无不咨询,时号山中宰相。其思想实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