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试了3种新型L-品红成色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母体品红成色剂相比,L-品红成色剂能显著地减少在蓝光区的有害吸收;与工业用油溶性品红成色剂Ns相比,L-品红成色剂的一些照相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过程中,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对粒径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改变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且粒子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多孔结构乳胶粒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成孔机理。着重阐述了“碱酸分段处理法”中不饱和酸与交联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碱酸处理条件等因素对乳胶粒成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Z均流体力学直径约70 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乳胶。以PMMA纳米乳胶为种子,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 聚丙烯腈(PAN)核壳结构复合乳胶。采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各种乳胶粒的组成、尺寸、结构和微观形态。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PMMA-PAN复合乳胶粒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 PAN复合乳胶粒为核壳结构,其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单体用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慧  WU Hong  范黎  LI Fei 《医药导报》2008,27(8):967-970
目的制备具有酸敏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修饰葡聚糖,dex GMA)/(丙烯酸,AAc)纳米凝胶,研究其降解和释药性质。方法乳液聚合法制备poly(dex GMA/AAc)纳米凝胶,测定不同pH值下的粒度分布,以红霉素(EM)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凝胶在不同pH值下的释药性质。结果poly(dex GMA/AAc)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90.7%和1.06%。在无酶人工胃液 (SGF) 2 h纳米凝胶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之后在无酶人工肠液(SIF)里4 h 内增加到37.0%。结论poly(dex GMA/AAc)纳米凝胶具有酸敏特性,在SGF里释放少量药物,在SIF里凝胶溶胀、降解,药物释放量明显增大。poly(dex GMA/AAc)纳米凝胶是潜在的结肠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6.
裘兰兰  何华  王柏  Xuhui Liu 《药学进展》2008,32(6):271-275
目的:制备乳酸环丙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结合包埋载药法制备乳酸环丙沙星淀粉微球,应用体外恒温透析法考察其释药行为及影响因素,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累积释药百分数。使用origin软件,将微球释药数据与载药微粒的主要释药方程进行拟合,以找出最佳拟合释药方程。结果:制备的乳酸环丙沙星淀粉微球置于生理盐水中约5小时后达到释放平衡,其释放行为受处方中球-药比和交联剂用量及释放介质的影响。该载药淀粉微球的释药行为最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方程,即呈双相释放,前期为快速释放相,后期(5小时后)为缓慢释放相。结论:本制剂工艺切实可行,所得乳酸环丙沙星淀粉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7.
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苯乙烯(St)、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AA)三元共聚荧光高分子微球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荧光微球.利用正交设计表L18(3^7)考察温度、搅拌速度、pH值、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及其分布,并测定其粒径大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性质.结果:在75℃,搅拌速度300r/min,pH7.5,0.5g NaCl,反应4h时合成的胶乳呈单分散性,稳定性高,荧光性能好,其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551.7nm,发射波长为554.2nm.当pH值为6.0时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最强.荧光素缓释实验显示胶乳在4℃下比25℃更稳定.结论:荧光素三元共聚纳米微粒的荧光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甲基丙烯酸全氟辛酰氧基乙酯(FA)基础上,用半连续法制备了无皂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当乳液的粒径在100~200 nm、ζ电位大于40 mV时,乳液较稳定。阳离子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含氟丙烯酸酯中质量分数为0.10~0.18、固含量小于20%时乳液的稳定性好,且随DMC含量的增加稳定性提高;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的附着力与耐磨性好,乳胶膜的透湿率随DMC的增加而增加。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膜表面自由能下降;经160℃热处理后膜发生了交联,表面自由能为18 mN/m,与聚四氟乙烯(PTFE)的表面能相近,DMC含量对膜表面自由能影响不大。XPS分析也表明膜表面氟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歇式、半间歇式和连续式无皂乳液聚合(SFEP)法合成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连续式或半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相转变温度范围明显地比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窄,其中又以连续式SFEP法的效果最明显。相同交联剂用量的情况下,连续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的粒径和溶胀比最大,而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最小。通过研究微凝胶合成过程中溶胀比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证明了连续式或半间歇式SFEP法合成的PNIPAM微凝胶具有比较均匀的内部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Actyflon-G03)、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质量比为 1/1 的 OP-10/SDS 复合乳化荆,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温度对聚合反应、氟单体含量对聚合物膜吸水性及硬度的影响,采用 DSC、SEM-EDX、TEM 表征了共聚物膜的性能及乳胶粒子特征.结果表明:当 Actyflon-G03 含量为 23.28%时,核壳型结构粒子呈球形分布,粒径约为 80~110 nm,膜吸水率最低,硬度最高,并有 75.85%的最大转化率和 0.58%的最低凝胶率.SEM-EDX 分析显示,氟原子在成膜过程中向膜表面迁移,降低了膜的表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