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04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1342篇
预防医学   190篇
眼科学   1639篇
药学   420篇
  13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旋转性斜视入手,着重对旋转性斜视的分类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临床认识和处理旋转性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指视轴常常分开,当远视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当近视物时,可保持正位[1-2]。发病时,该病多先出现外隐斜,即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发病初期,仅在看远时发生,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出现看近物时亦可出现外斜。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好发于儿童早期,其发病率高达1%,占斜视的80%左右[3]。导致该病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鼻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鼻中隔矫正手术的目的、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了明显不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能见度差,术野暴露不充分,在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手术时,常易出现矫正不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提高乳头内陷的治疗效果而进行手术方法改良。方法 自 1993年以来 ,采用一种新的乳头内陷整复方法—乳腺组织瓣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乳头内陷 12例 (11例双侧 ,1例单侧 )。结果 术后切口均 1期愈合 ,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随访 1~ 3a ,无 1例复发 ,乳头感觉良好 ,形态满意。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乳头形态好 ,无血运和感觉障碍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 ,同期施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 5 0例作为对照 ,分析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情况。结果 :鼻内窥镜组治愈率为96% ,手术时间 ( 35 .5 0± 5 .2 0 ) min,术中出血量 ( 2 3.2 2± 4.2 5 ) ml,疼痛发生率为 1 6% ;传统手术组治愈率为 90 % ,手术时间 ( 4 5 .64± 6.34) min,术中出血量 ( 31 .34± 5 .64) ml,疼痛发生率为 3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鼻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P<0 .0 1 )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 P<0 .0 5 ) ,术中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 P<0 .0 5 )。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照明好 ,术野清晰 ,直视下手术 ,易剥离粘连处和及时发现粘膜损伤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疼痛轻 ,术后并发症少 ,特别是鼻中隔矫正同期完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歪鼻矫正手术时更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49例Ⅴ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惠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不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Ⅰ组)、联合单侧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Ⅱ组)、联合双侧下斜肌对等切断减弱术(Ⅲ组)及联合双侧下斜肌不对等切断并部分切除减弱术(Ⅳ组)治疗Ⅴ型斜视。结果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采用四种方式治疗后,眼位正位,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双侧下斜肌功能对等,术前术后原在位度数和上下注视25。斜视角之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根据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眼位矫正满意,同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包皮过长矫正术3种不同术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覆盖着龟头而不能自动上翻过冠状沟者。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手术矫正。近年来我院将其手术改进为微创手术 ,效果满意。现将该术式与以往术式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96年 4月~ 2 0 0 3年1 0月共收治包皮过长患者 1 2 3例 ,年龄 1 1~ 65  相似文献   
9.
提上睑肌腱膜眶隔膜复合瓣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于重度上睑下垂需要手术矫治者,临床一般首选借助额肌力量的矫正术式,其方法颇多,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采用提上睑肌腱膜眶隔膜复合瓣和额肌吻合术方法,矫正30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照明度差,特别是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施行手术,更是比较棘手。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鼻内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给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