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丙酮提取物对美国锥虫病病原体克氏锥虫上鞭毛体显示潜在的抗锥虫活性。本次从中分离及鉴定出3个新的倍半萜氢过氧化物和1个已知的倍半萜广藿香醇。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3.
吴学辉  程心玲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2023,(11):3670-3677
目的 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n)分别为0.382 1、0.512 9、0.512 5、0.535 8、0.535 7、0.358 8、0.536 5、0.548 3、0.206 3、0.178 2、0.142 6、0.117 4、0.716 9、0...  相似文献   
4.
5.
广藿香胃肠道药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陈小夏  何冰 《中药材》1998,21(9):462-466
本实验探讨了广藿香3种不同提取物对胃肠道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发挥油均可抑制离体免肠的自发收缩和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以挥发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整体实验中,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减慢胃排空,抑制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提高血清淀粉酶活力,而挥发油则对胃排空和肠推进运动无影响,并使胃酸分泌减少,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比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弱。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均能减少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而挥发油则协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此外,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内脏绞痛,其中水提物的作用较强。以上结果提示,广藿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冯承浩  吴鸿 《中草药》2005,36(2):271-274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7.
魏刚 《中成药》2005,27(9):996-999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色谱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也加快了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步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备成分定性的功能极大满足了中药复杂多成分同时定性的需求,尤其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下简称GC-MS)更趋成熟,应用日增.  相似文献   
8.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阐明了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分析了影响其化学成分和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广藿香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重点归纳。这些研究均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的品质评价标准、揭示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初步了解广藿香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广藿香酮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在1倍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广藿香酮药物浓度作用1h时进行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然后对数据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O(gene ontology)差异基因表达以及热图聚类分析。结果 药敏实验发现广藿香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经广藿香酮处理后,筛选出22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广藿香酮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蛋白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变化,并且使葡萄糖以及多糖的转运和合成受到控制。结论 广藿香酮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生长,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