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山药中尿囊素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验室组装的毛细管电泳仪,未涂层石英玻璃毛细管(65 cm×75 μm,有效长度50 cm),检测波长210 nm,重力进样(10 cm×5 s),运行电压15 kV,温度20 ℃,背景电解质为30 mmol/L硼砂溶液(pH=9.4).进样前以0.5 mmol/L NaOH和背景电解质各冲洗3m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2.4%(n=5).结论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山药中尿囊素含量的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尿囊素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3.
痤疮霜中尿囊素的薄层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尿囊素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回收率100.7%,RSD1.42%,r=0.999表明本法能避免其它成分的干扰,结果准确、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间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 HPL C法 ,色谱柱 :Shimadzu ODS(15 0 mm×6 .0 mm) ;流动相 :甲醇 -水 (10∶ 90 ) ;流速 :0 .5 m L/min;柱温 :35℃ ;灵敏度 :0 .0 0 5 AU FS;检测波长 :2 2 4 nm;纸速 :2 .0 cm/min。结果 各产地山药中尿囊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为不同产地间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尿囊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浆中尿囊素的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尿囊素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色谱柱为PhenomeneJx,D Luna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A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至5.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A与B的体积比变化为0~3min 85∶15~65∶35(曲线系数为7),3~5min 65∶35~15∶85 (曲线系数为7),5~9min 15∶85~15∶85 (曲线系数为6),9~10min 15∶85~85∶15(曲线系数为6),10~15min 85∶15(曲线系数为6).PAD检测波长:340nm,流速1.0mL·min-1.内标为加替沙星.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尿囊素衍生物与血浆中其他成分的分离完全,线性检测范围为2.5~40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2.5mg·L-1,相对回收率在99.35%~103.14%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小于2.1%.结论: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灵敏、可靠,可用于人体血浆中尿囊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毒激素-L是发现于原发性肝癌病人腹水中的一种脂解因子。从五加皮中分离出的尿囊素可以抑制毒激素-L的脂解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同时评价药物联合治疗对逆转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上海市黄浦区东南医院/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伴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共114例),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n=56)单用胃复春治疗,治疗组(n=58)采用胃复春、多维片、复方尿囊素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比较治疗前后黏膜炎症程度、萎缩、肠化缓解程度,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差异显著性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查胃镜及活检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10例(17.24%)、3例(5.36%)萎缩阳性转为阴性,治疗组萎缩逆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83,P=0.046)。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20例(34.48%)、8例(14.29%)肠上皮化生转阴性,治疗组肠化逆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72,P=0.012)。进一步按照萎缩程度、肠化程度比较,治疗组胃黏膜萎缩程度、肠化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轻(χ~2=14.856,P=0.002;χ~2=11.469,P=0.009)。对照组治疗后胃黏膜肠化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减轻(χ~2=8.949,P=0.030),但萎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08,P=0.230)。结论恰当的药物治疗有助于逆转慢性胃炎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同时胃复春联合使用多维片、复方尿囊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胃复春的单药治疗,部分病例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2):1698-1699
目的:对不同生长期粤北产广山药中尿囊素含量进行研究,确定粤北产广山药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5∶9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期粤北产广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结果:尿囊素进样量在0.218 2~1.309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4%(RSD=1.43%,n=6)。粤北产广山药中尿囊素含量在生长期第1~8个月内逐渐升高,并于第8~10个月时达到峰值。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粤北产广山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尿囊素为指标,粤北产广山药的最佳采收期为生长到第8~10个月之间。  相似文献   
9.
王杰  刘冰  周军  邵建强  唐素芳 《中草药》2015,46(19):2887-2891
目的比较六味地黄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6种有效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在不同色谱条件下测定六味地黄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23-乙酰泽泻醇B的量。结果传统汤剂中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5、2 473.6、3 135.1、708.8、5.9、104.4μg/g,对应配方颗粒分别为298.6、3685.7、706.5、714.2、17.4、217.8μg/g;传统汤剂与对应配方颗粒中毛蕊花糖苷和尿囊素的量基本一致;马钱苷、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量,配方颗粒明显高于传统饮片;丹皮酚的量配方颗粒明显低于传统饮片。结论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化学成分量的高低与其组分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成分含量和体外降糖活性优选麦冬、山药、五味子配伍比例及提取工艺。方法:以配伍比例、甲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为因素,以麦冬皂苷D(OPD)、麦冬皂苷D′(OPD′),麦冬甲基二氢高异黄酮A(MA)、麦冬甲基二氢高异黄酮B(MB),五味子醇甲(SA),尿囊素(DA)含量及体外HepG2细胞糖代谢改善、STZ损伤NS-1细胞修复等为指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麦冬山药五味子配伍比例及提取工艺。结果:麦冬、山药、五味子体外降糖最佳配伍比例为麦冬20~28 g、山药5~15 g、五味子10~14 g;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范围为甲醇浓度>85%、溶剂倍数>8、提取时间>90 min。其中,麦冬15 g、山药7 g、五味子6 g配伍后,用6倍91%甲醇提取60 min,所得提取物对HepG2细胞试验组上清葡萄糖消耗量较少,平均为2.13 mmol·L-1;对INS-1细胞活力增殖较低,吸收度A平均为1.12。麦冬25 g、山药25 g、五味子6 g配伍后,用10倍91%甲醇提取120 min,所得提取物对HepG2细胞试验组上清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