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田性皮炎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振华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14):1120-1120
稻田性皮炎常发生于水田中劳动的农民,以春、夏农忙季节多发,分为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尾蚴皮炎.浸渍糜烂型皮炎多因在水田尤其是碱性水田中浸泡时间过长,使皮肤变软起皱,加之在插秧中不断地遭受机械性摩擦,从而使表皮擦破发生糜烂,其中水田的温度越高,越会诱发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皮肤型童虫的体壁、腺体和消化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从尾蚴至皮肤型童虫转变过程,其体壁和钻腺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但头腺及消化道则未见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其相应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逸蚴法检查邛海周边环境钉螺感染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四川山区钉螺的感染和选蚴情况。方法用选蚴法检查钉螺,观察钉螺选蚴的时间、数量和尾蚴的存活时间;用压碎法计数部分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用压碎法抽查部分选蚴法阴性的钉螺。结果 选蚴法共检查10021只钉螺,检出感染性钉螺121只,感染性钉螺在入水后4—6h为选蚴高峰,室温存活24h的尾蚴运动活跃,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平均尾蚴数为1595条,钉螺逸出的尾蚴占钉螺体内尾蚴数约10%,逸蚴法仅能检查出45.45%的感染性钉螺。结论 逸蚴法可检查出约一半的感染性钉螺,检出率低于压碎法,但逸蚴法可保存感染性钉螺为后期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胶霜和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小时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天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2.5%的蜂胶霜加2.5%的珊瑚姜霜防护率在93.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和珊瑚姜霜可以用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相似文献   
5.
紫香驱蚴灵是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新型皮肤外用药。经毒性试验研究证实,大鼠口服LD50为2636(2207—3148)mg/kg,皮肤给药的LD50>5325mg/kg。家兔皮肤敷药部位未见红斑和水肿,豚鼠皮肤过敏试验,未见过敏反应,表明紫香驱蚴灵属低毒类、无刺激性、弱致敏性物质,局部皮肤外用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14) ;小睾并殖吸虫成虫显带 13条 ,主带 5条 ( 6~ 7,10~ 12 )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的电泳图谱及主带分布既有显著差别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查清淮南地区是否存在毛毕吸虫,明确其流行的生态特征.调查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家鸭和野鸭粪便中的虫卵,用水洗沉淀法收集阳性鸭粪便中的虫卵;用直接压片法检查耳萝卜螺体内的尾蚴;用螺体内逸出的尾蚴感染雏鸭,23天后查虫卵;解剖阳性家鸭、野鸭、人工感染的雏鸭收集成虫,鉴定虫种.结果 家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5.20%;野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56.25%;耳萝卜螺体内毛毕吸虫尾蚴阳性率为1.03%;人工感染的雏鸭23天后可查到毛毕吸虫卵;解剖家鸭、野鸭、人工感染雏鸭可查到成虫,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成虫;人群中有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感染率为71.74%.结论 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尾蚴性皮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更为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实验动物的方法。方法腹壁剪毛贴片法、腹壁拔毛贴片法、腹壁切口滴入法。结果血吸虫尾蚴通过腹部剪毛、腹部拔毛、腹部切口后感染家兔,获虫率分别为57.6%、59.1%、61.2%;血吸虫尾蚴通过腹部剪毛、腹部拔毛、腹部切口后感染小白鼠,获虫率分别为89.3%、94.6%、96.4%。结论家兔较脆弱,用腹壁切口滴入法易切口发炎导致死亡。虽获虫率较高,不提倡使用,使用腹壁拔毛贴片法最为可行;小白鼠生命力强,用腹壁切口滴入法感染获虫率最高,不易因切口发炎导致死亡,此法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抗原性。方法采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作体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取培养3周的细胞作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和凝集试验检测其抗原性。结果在培养早期,细胞呈半悬浮状并向培养瓶中心聚集生长,观察到细胞分裂增殖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渐渐减慢,培养至8周,多数细胞死亡。培养3周的细胞,大小不均,呈多形性,大部分细胞呈高核质比率,仅少数细胞胞浆较丰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表面呈现特殊结构。SDS—PAGE和Immuno blot分析表明:尾蚴细胞与尾蚴虫体的蛋白带谱大体相似,感染兔血清对尾蚴虫体和尾蚴培养细胞抗原分子识别的条带略有不同。用尾蚴培养细胞与感染兔血清作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均可出现特异性结合。结论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在体外出现有限增殖,该细胞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2(3):163-163,187
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家兔和小白鼠做日本血吸虫病的动物模型,过去通常用直接经腹壁皮肤或经腹腔注射尾蚴的方法感染动物,但用尾蚴经口腔黏膜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未见文献报道,笔者经过数年的摸索,进行了经口腔黏膜感染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