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颈功能活动度和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内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和右侧屈等颈功能活动度明显改善,C5~7神经根内径明显减小,且观察组的NP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方向颈功能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C5~7神经根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CSR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缓解神经根水肿。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34岁。主因左腿憋胀感、麻木5年入院。体检:L5~S1椎间隙左侧旁开3cm处叩击痛,向左下肢放射至足底,左拇长伸肌张力Ⅳ级,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左侧跟腱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疾病。笔者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吸毒者中发病的单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作回顾性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差显著;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著;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著;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著。结论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袁莲芳 《新医学》2004,35(6):357-35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科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并用茎乳孔内药物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关显;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  相似文献   
7.
近4年来笔者采用茎突孔内注射安定治疗面肌痉挛共3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1~55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其中1年内8例,5年内21例,5年以上3例。本组32例有30例曾接受口服药物、针灸、膏药、电刺激、普鲁卡因封闭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来诊,2例为本方法治疗后1年复发病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进行头颅CT、脑电图、肌电图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面肌痉挛。治疗后全部进行随访观察疗效。 药物剂量依治疗当时的疗效及是否出现口角偏…  相似文献   
8.
9.
例1男性,33岁,被猎枪散弹(铅弹)击伤腰部及腹部6d,伤处疼痛,查体,腹部及背部有多处弹孔,CT表现,CT平片见腹部及腰椎周围有多个小图形高密度影,大小0.3~0.8cm,横断像见多个圆形高密度影像,CT值3100~3800Hu,具体分布为,右肾实质1枚,右肾周间隙2枚,腹膜腔4枚,盆腔2枚,左髂骨内2枚,L3左横突内2枚,L2椎弓内1枚,L4、5左椎间孔内1枚,L5椎管内硬膜外2枚,L5椎管内硬膜外1枚,  相似文献   
10.
赵旭鹏  赵广  张伟  湛川  田江宜 《山东医药》2008,48(17):53-54
采用全钢丝加压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16例,术中于已复位并垂直钻好的两骨孔内分别穿入三道钢丝,一道"U"形捆扎,一道半环形捆扎,两侧对称,另一道"8"字加压固定.结果16例均骨折愈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佳,优良率100%.该手术的优点是全钢丝加压固定可靠,不需外固定;患者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