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58篇
  免费   7806篇
  国内免费   4569篇
耳鼻咽喉   981篇
儿科学   1286篇
妇产科学   808篇
基础医学   6399篇
口腔科学   2239篇
临床医学   22276篇
内科学   10851篇
皮肤病学   1185篇
神经病学   2453篇
特种医学   59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8篇
外科学   9337篇
综合类   42707篇
预防医学   20159篇
眼科学   1802篇
药学   23033篇
  326篇
中国医学   11954篇
肿瘤学   4428篇
  2024年   1171篇
  2023年   4018篇
  2022年   4895篇
  2021年   5306篇
  2020年   4518篇
  2019年   3976篇
  2018年   2067篇
  2017年   3354篇
  2016年   3857篇
  2015年   4893篇
  2014年   8453篇
  2013年   7826篇
  2012年   10104篇
  2011年   10547篇
  2010年   9510篇
  2009年   9192篇
  2008年   10856篇
  2007年   9253篇
  2006年   9179篇
  2005年   9372篇
  2004年   6345篇
  2003年   5867篇
  2002年   4515篇
  2001年   3787篇
  2000年   2756篇
  1999年   2213篇
  1998年   1871篇
  1997年   1621篇
  1996年   1439篇
  1995年   1249篇
  1994年   1024篇
  1993年   681篇
  1992年   608篇
  1991年   614篇
  1990年   443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Premier、Teacher Reference Center、ERIC以及Education Research,纳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治疗学教学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共检索文献1 307篇,最终纳入7篇,包括至少770名学生。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年至2019年,研究对象为物理治疗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局指标为考试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说来可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增强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3.
4.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环丝氨酸和胸腺肽联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和治疗24个月后试验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胃肠道反应、轻微头痛、轻微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6年五年间分离的281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检测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结果。结果:281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54株,总耐药率19. 22%,耐多药率为5. 70%。结论:结核病人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更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控策略,防止耐药病人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9,(9):641-646
Ataxin-3 (AT3,ATXN3)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正常情况下,它参与基因转录、蛋白代谢、磷酸化以及自身泛素化水平的调节。然而突变的Ataxin-3的表达可致转录失调,导致细胞毒性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SCA3)。AT3的异常不仅能导致神经性病变,而且据最近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AT3的失调可能涉及一些人类癌症或者癌症前期病变(如胃癌、乳腺癌、肺癌、睾丸癌、肝硬化等)的发病机制。虽然目前国内关于ATXN3的研究较少,但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该综述主要总结它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非密闭雾化方式在不合作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70例3岁以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ari雾化系统、Philips雾化系统及Salter雾化系统3个治疗组,毎组90例,各组又依据面罩距离面部0 cm、2 cm、4 cm分为3个小组,毎组30例,分别测量各组雾化气流流速及吸入雾化颗粒量占总雾化颗粒量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雾化气流流速及雾化吸入量在不同雾化系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距离下,Pari系统均能使患儿吸入最多量的雾化颗粒,其次是Salter系统,再是Philips系统,与此相反,气流流速Pari系统最低。Pari系统离开面部4 cm及Salter系统离开面部2 cm的吸入量均高于Philips系统0 cm的吸入量。结论 选择合适的非密闭雾化系统方式,是提高不合作患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PCR结合测序分析建立一种准确判断淡水虾类感染吸虫囊蚴的分子鉴定方法,并对其系统进化进行分析,追溯其起源。方法:采用肌肉压片直接挑取法取出囊蚴,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用吸虫通用引物对所提DNA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阳性样本采用各类吸虫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扩增,PCR产物电泳鉴定,阳性样本送公司进行双向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拼接序列,离线软件MEGA5比对测序结果并建立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起源。结果:制作虾肌肉压片20张共挑取囊蚴32个,获取了囊蚴基因组DNA。三对通用引物均扩出480 bp左右的单一条带。吸虫特异性引物扩增时,仅有针对于吸虫异形科的ITS2和28S rRNA序列分别扩增出了约480 bp和1 300 bp的特异性条带。软件分别拼接出了419 bp和770 bp的截断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虾类所感染吸虫囊蚴有两种,分别与Neochoanostoma spp和Dimerosaccus oncorhynchi高度同源。结论:应用PCR结合测序分析在十堰地区首次建立了淡水虾类囊蚴的分子鉴定方法,为我国吸虫系统分类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食源性吸虫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