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59篇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6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3.
食管癌在豫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甚多,采用哪一种治疔方法应根据病史、病变部位、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及患者全身状况等方面作出决定。如果食管癌病变较局限,各种辅助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患者一经确诊后,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必要时术后可给予其他辅助治疗,巩同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2002年7月~2004年12月笔者收治1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整块切除原发灶肿瘤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口腔癌症的经典手术之一。然而,由于解剖学原因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中并不常用。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有时发生咽旁间隙处复发或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因此上颌骨的癌症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感染非手术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旁间隙感染虽少,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引流辅以抗生素治疗,但手术有损伤颈部大血管和后组颅神经的风险。 用非随机化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选择那些感染灶局限于咽旁间隙而不累及其它部位且不伴有  相似文献   
8.
咽旁间隙在头颈部肿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病变定位、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瘤76例,其中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扁桃体肿瘤和鼻咽癌使茎突前间隙外移,腮腺肿瘤使茎突前间隙向前内移位,或(和)颈动脉鞘区后移。颈动脉鞘区交感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外侧移位,迷走神经鞘瘤使颈内动、静脉明显分离,颈动脉体瘤使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颈静脉球瘤使血管向前外侧移位,转移淋巴结使颈内动、静脉向前内侧移位。25例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其中9例信号均匀;51例恶性肿瘤中,19例边界模糊,15例信号欠均匀。茎突前间隙脂肪消失或不连续6例均为恶性肿瘤,肿瘤边界较清但颈部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2例及颈内动、静脉被肿瘤包绕3例,病理证实亦为恶性肿瘤。结论咽旁间隙移位方向及肿瘤MRI信号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单侧咽旁间隙侵犯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6年起采用联合部分椎体或半椎体切除的方法治疗侵犯胸椎的胸部肿瘤,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