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安医家吴楚临证善用温补治法,通过研究《吴氏医验录》中相关温补医论及用药特点并例举阴证误表、虚劳2则验案进行探析,得出吴楚临证以温补为主,善用甘温之品,治虚劳尤重人参甘温培补的结论。他作为医家本着医者仁心的态度,主张治病应标本兼顾、寻求根源,针灸、汤药并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施重剂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回阳补虚等学术思想都是现代人学习的典范,为中医临床实践及诊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相似文献   
3.
4.
清代新安医家吴楚继承东垣之学而有发挥。于内伤杂证,注重调治脾胃并首次提出了“脾胃分治”之说;于外感疾患亦立足增益胃气而达表邪。吴氏治疗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在拓宽临床辨证思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相似文献   
6.
7.
8.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祖籍是安徽歙县,而在他之前的顺治、康熙时期,歙县还有一位吴天士. 吴天士,名楚,字畹庵.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他的叔祖,就是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的吴昆(鹤皋).祖父春岩公亦已医名.到了他生活的年代,家道已然中落,习举子业,又每试皆北,中年之后始以医为业,著<医验录>初集、二集传世.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文化沉积十分深厚的徽州,大量读书欲取仕而不售的儒士,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等儒家思想影响,隐迹于医,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可称首富的高密度儒医群体。他们理论知识渊博,诊疗技术精湛,擅长说理著述,促进了新安医学的繁荣,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加强对著名新安儒医的研究,发掘、继承他们的学术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